大量青少年沉迷游戏,澳洲华人家长“围追堵截”却无计可施!深度剖析孩子内心,这三层原因不可忽视!

2021年09月14日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继国内的“双减”政策后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再次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学习”和“游戏”

再一次被放置在了天平的两端

游戏的好坏也变成了非黑即白的判断


一方面,沉迷游戏

成为了各国家长忧心的问题;

另一方面,

儿童的课余生活如何得到满足

也成为了育儿热议话题。


难道“游戏”和“教育”

真的无法平衡吗?



这个困扰了无数家长的难题,其实并不是“无解”

在这场与游戏“斗争”中,为什么我们以往惯用的战术在顽固的敌人面前毫无作用呢?

看着孩子们玩的走火入魔的家长们经常会叹息:游戏这个破玩意儿究竟有什么好玩的呢?

所以今天我想为大家初步分析一下,
究竟是游戏中的什么因子,
抓住了孩子的一切注意呢?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月15日 周三晚上
悉尼时间19:30  - 北京时间17:30
多奥老师作客印象教育派

这次,印象君要带大家
真正的走近孩子与游戏的世界。

从根本问题上去剖析、了解
为什么游戏对于孩子来说这么重要?




扫码加群⬇
与多奥老师一对一“零距离”交流,
了解孩子教育上更多的“痛点”和“关键点”!


多奥老师会实时在群里帮大家解答,扫码回复关键词:多奥老师

熟悉《英雄联盟》这个游戏的小伙伴知道,下图的这个页面,是需要花多长时间,精力,甚至是对于游戏“敬业”的汗水换来的。

在探讨游戏对孩子带来的‘精神补充’前,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用来解读这件问题的一个学术框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是人本主义学的一个核心想法,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在很多领域用来分析一个人做事情的动机。

在这个框架下,人类的需求可以归类如下:
所谓的‘需求层次’,指的是一个人每一层需求足够的满足后,才可以开始试着满足下一层需求。

生理需求- 指的是食物,水,空气。现在的孩子很幸运,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但在一个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小女孩会被迫在冬天街上卖火柴。
安全感 - 指的是对存活的安全感,比如衣服,住宿,熟悉的环境(现在孩子基本上只有旅游时走丢了才会脱离熟悉的环境)

爱和归属感 - 指的是对他人的情感和联系,比如家长的认可,和同学的社交。如果孩子把家长惹到了,然后在家长出门后把家里收拾了一番,是为了挽回家长对他们的认可。如果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前把孩子手机没收,不让他们跟同学发短信,那做作业是为了可以继续和朋友们有联系。

自尊心- 指的是和其他人比较后,意识到自己长处的自豪,和受到他人的表扬。我自己在高中时绝大部分的驱使力是从这里来的 - 参加竞赛,拼学年第一之类举动都是出于这个心理的。

自我实现 - 可想而知,这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它代表了完全脱离其他人的期望值,和对其他人的比较。脱离了所有满足或超越他人的想法,把每一丝的精力都放在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情上。在做一件自驱的事情时,这种脱离一切,全神贯注的心里是叫‘心流’(flow state)。在“心流”状态下,孩子会完全沉浸在手头的任务中,没有任何其他精力分散的阻挡,达到100%的输出。


可怕的是,(或站在游戏设计者立场上,奇迹的是)游戏不光可以满足孩子的归属需求,还可以比任何一个年轻人接触的其他事情更完整,迅速,简捷地满足需求金字塔的巅峰 - 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人本主义学把‘自我实现’定义为人类三项来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望:

自主权,(autonomy)个人能力的精通与掌握,(personal mastery)和存在感(purpose)。


而Scott Rigby,在一本关于游戏上瘾这个话题上相当有学术权威的一本书《Addicted to Video Games》里,总结了游戏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为:

自主权,(autonomy)能力的表达( competence)和亲缘关系(relatedness)。


家长们可能会疑惑,这些极度高深的‘道’,又怎么能被游戏满足呢?

9月15日 周三晚上
悉尼时间19:30  - 北京时间17:30
多奥老师作客印象教育派

与大家一同分享的是
真正的走近孩子与游戏的世界。

如何通过游戏
让一个孩子热爱团队协作,交往,并乐于贡献

扫码加群⬇
与多奥老师一对一“零距离”交流,
了解孩子教育上更多的“痛点”和“关键点”!


多奥老师会实时在群里帮大家解答,扫码回复关键词:多奥老师



- End -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扫码观看↑


对于在墨尔本的朋友们
我们还有8个互助号
能帮你解决
脱单 求租出租 找工作
👇




墨尔本青年俱乐部
点击下方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