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三伏天,又迎秋老虎,如果没有空调,真不知炎热的日子怎么过。可总开着空调也不是办法,耗电耗水不说,还容易引起各种空调病,更何况有太多的人连电都用不起。
多数空调使用制冷剂制冷,耗电严重──就美国而言,目前6%的电力都用在空调上面。而水冷式空调则对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2010年媒体曾报导,杭州的5万台山寨式水空调,按每台每小时抽出1吨地下水计,每年可耗掉4个西湖的蓄水量。
今年2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伯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宣布,他们找到了替代空调的理想材料──一种“神奇薄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制冷剂、不耗任何电力和水力,就可以使建筑和物体显著变凉。
这项发明发表后,国际主流媒体竞相关注报导。令人惊喜的是,团队以华裔科学家为主,两位主持者均为华裔:杨荣贵教授任教于该校机械工程系;尹晓波则兼任该校机械工程系、材料科学和工程系副教授,2015年曾获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新锐教授奖。
该项目两位主持人──科罗拉多大学伯德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杨荣贵(右)、机械工程系兼材料科学和工程系副教授尹晓波(左)。(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将房屋余热输送到外太空
这种比铝箔厚一点(50微米)的薄膜,用TPX塑胶(正式名称叫聚甲基戊烯)制成,看上去就像巨大卷的保鲜膜。但将它置于显微镜下,会发现透明塑胶里面混有许多玻璃微珠──直径仅8微米,一面还镀银。如果铺在屋顶上,银面朝下,日光就会反射,而不会让热量渗透。
但反射热量只会让屋子不热,怎么做到制冷呢?关键就在于玻璃微珠。所有的物体都会吸热和散热,散热是按照红外线辐射形式。直径约8微米的珠珠,可以把从下方建筑物接收到的热量以波长8~14微米的红外线形式发射出去,达到降温效果,就是所说的“辐射冷却”。
对这个波长的红外线,地球的大气层几乎不会进行反射、吸收和散射。由于地球和外太空间有摄氏290度的温差,这就像倒垃圾一样把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宇宙中!
这种薄膜的制冷效果也相当强劲。研究团队预估,只需在屋顶铺设20平方公尺,就足以在室外摄氏37度时让室内温度保持在摄氏20度。研究作者之一——怀俄明大学土木和建筑工程学教授谭刚说,对独栋房屋来说,只需放置一二十平方公尺,就足以让全家度过清凉一夏。
节省水资源 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
热电发电厂的制冷系统极大耗费水资源。(Photo courtesy USGS)
除了给建筑物降温,这种材料还能有效消除发电中发生的废热。热电发电中,只有40%的热量用于发电,剩下的60%需要靠冷却系统带走,极大地耗费水资源。美国能源部去年向该项目拨款300万美元,以鼓励这项研究。
此外,这种“神奇薄膜”还能防止太阳能电池板过热,提高其发电功率并延长其寿命。据研究主持人之一尹晓波教授介绍,只需将其铺设在太阳能板上,就能提高1%~2%的发电功率,“大规模使用会带来很大不同”。
生成流程与成本接近普通塑胶
最重要的是,这种薄膜不仅降温效果显著,成本低得和塑胶差不多:用标准化流程生产,每平方公尺只需半美元,折合台币15元、人民币3块多!发明者表示,这种薄膜和镀银表层都可成卷大规模生产,流程并不复杂,可望在一两年内投放市场。
取代空调,清除废热,增加电力,这种薄膜的用场肯定还不止这些,你们还想把它贴哪里?
华裔成果丰 “辐射冷却”用处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项发明之前的2014年,另一位华裔学者、史丹佛大学电机工程教授范汕洄(Shanhui Fan)的研究团队也曾在《自然》(Nature)杂志展示利用“辐射冷却”原理的类似发明。这是一种直径为8英寸、含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铪交叠层的奈米光子材料,但离投入规模生产还有一段路要走。
2016年,范汕洄团队还发明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奈米光子布料,同样能以“辐射冷却”方式帮身体散热,还能让汗水穿透衣物蒸发掉。
本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今天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