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门发现潜在反叛者的行业自身也正面对着一些搅局者
像现在是1999年似的开派对庆祝可能有点蠢,但风险资本家们有理由开几瓶香槟王(Dom Pérignon)。今年头三个月,美国的风投基金投资了134亿美元,延续他们自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以来的最佳一轮表现(见图表)。这次东山再起让一场原已炽烈的辩论进一步升温:科技行业是否又一次充满了泡沫。它也吸引了一大批替代性的融资方式发起竞争。扶植了这么多颠覆性企业的风投业自身有可能被颠覆吗?
风投行业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自此并无多大改变。大部分风投合伙企业的技术含量极低。对它们的最佳诠释是把钱投入高风险企业的兄弟会(仅6%的合伙人是女性)。理想情况下,他们提供的资金还伴随着两种更为稀缺的资源:通过担任资深董事给出的建议;提供给风投企业使用的关系网。“这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行业。” 最老牌风投企业之一Greylock Partners的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说。“我不能叫另一个人来打一个重要的招聘电话。”硅谷另一家顶尖企业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的彼得·芬顿(Peter Fenton)说。
其结果是,在风险资本家看来对大部分科技创业公司都至关重要的一样东西,恰恰是风投这个行业所缺乏的:它不可“广为复制”,也就是说,它无法迅速成长。在一个风投企业里增加合伙人往往会减少回报。“你让越多人参与进来,你就越规避风险。”标杆资本的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安迪·雷切莱夫(Andy Rachleff)说。
然而,启动和打造一个企业的过程正在迅速演变。得益于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等技术,所需的启动资金已经大幅减少,而过程变得方便得多。由此涌现了大批年轻企业,它们寻求的资金数目并不值得风投关注,至少在一开始是如此。如今第一轮融资仅数万美元很常见,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动辄数百万美元。
相反地,一旦创业公司发现了大市场,它们如今需要的成长资金却多得多。雇用顶尖开发者、招揽客户,以及在国外开设分部可能耗费上亿。而由于许多创业公司都在赢家通吃的市场求生,这一切通常都必须迅速完成。创业公司很少会争取尽快上市,因为上市的过程牵扯诸多繁文缛节,令他们不堪其烦,这让它们愈发需要私人资本。
与此同时,许多其他投资的低回报也把资金更多地推向了创业公司。根据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单单在美国,风投基金在2014年融资超过300亿美元,是2013年融资总额的近一倍。这些基金目前管理着1570亿美元的投资。但是,面向新企业的其他融资方式也在迅速发展。比如,根据风险研究中心(Centre for Venture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现在有30多万名“天使”投资人,这些富人把钱直接注入新兴企业。
“种子期”也就是创业公司筹集第一笔资金的时期尤其容易出现颠覆。大部分新公司就是结果未知的实验;投资常是“大面积撒网”。许多创业公司如今在众筹网站上启动,在那里它们能够预售产品来筹集股份或钱。企业也可以在AngelList上筹钱,这是一个连接企业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的社交网站。同时,像Y Combinator 和Techstars这样的“加速器”向有奇思妙想的创业者投入小笔资金,在几个月时间里改善其产品,而后才把他们推荐给风投资本。
种子期的另一类新进者是那些限制投资规模和数量以专心帮助投资对象的风投企业,从资产少于一亿美元的“小额资金”,到更大些的企业,比如费城的First Round Capital、纽约的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以及伦敦的Mosaic Ventures,不一而足。
在融资图谱的另一端也就是“后期”阶段,企业需要现金多过建言。这个领域也有了许多新进者。大型机构投资人正将大笔资金投向创业公司。提供网上薪资结算服务的Zenefits最近募集了五亿美元,这轮融资由大型资产管理公司Fidelity和大型私募企业TPG牵头。这类交易实质上就是“私人IPO”。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公司CB Insights的统计,针对科技公司的这类投资的数量如今已经超过公开募股。
这种模式由俄罗斯基金DST Global开创。自2009年起,该基金已在Facebook投资了五亿多美元,让这家社交网站得以延缓上市。虽然这类私人IPO在那时很受欢迎,但它日益被视为加剧了“风险泡沫”——用标杆资本的比尔·格利(Bill Gurley)的话说。他最近写道,后期阶段的投资人已经“从根本上放弃了他们传统的风险分析”以求入股“独角兽”,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这类公司如今已不那么罕见,最新调查显示全世界有100多家这样的神奇巨兽。
由于在上游和下游都遭遇竞争,许多风投企业于是专注于填补早期和后期间的空档。但在这个领域,压力也与日俱增。硅谷另一家公司Accel欧洲分部的弗雷德·德坦(Fred Destin)认为,这正是缘于风险资本帮助解放的技术力量。
从CrunchBase到推特,网络媒体让创业者看到哪些风投企业和合伙人达成了哪些交易。创业公司之间的联系也远为增加,它们在网上或一大批科技会议上谈论自己的经验。大部分企业想获得最著名风投品牌的投资。结果,对较弱小的基金来说,生意变得难做了许多,它们中许多已经没了动静,或者关门大吉。
而金字塔顶层的生态也今非昔比。那些让最具声望的风投企业难以迅速扩张的特征,过去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它们免于竞争。它们的人际网络无可匹敌,它们培育其他公司从寂寂无名到名利兼收的经验不同寻常。但在这个层级仍然需要一番搏杀。
如今启动一家公司可能耗资减少,但在美国,每年有机会成为真正大鳄的创业公司仍然只在15家左右。霍斯利-布里奇合伙公司(Horsley Bridge Partners)的弗雷德·朱弗里达(Fred Giuffrida)估算,过去30年里,风投行业的投资中仅7%获得了10倍回报,而这占了整个行业利润的65%。霍斯利-布里奇是一家组合基金公司,在许多风投企业中分派投资。
为跻身这类交易,风投企业往往互相抬价。科技公司的估值达到如此令人晕眩的高度,这是主因之一。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故事:创业者给斯坦福大学附近砂山道(Sand Hill Road)上的办公室逐个打电话。大部分顶级风投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而每打一个电话,其公司的估值就又飙高了一截。
加剧的竞争不限于金钱。当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这两个曾经的创业者在2009年创办他们的公司时,他们选择了一个更为企业化的新模式:其主要合伙人仍然做出投资决策,但几十个专门合伙人则帮助公司投资的企业,从招聘到公关,无所不包。这种方式,再加上聪明的营销,已经证实很受创业者欢迎,这让安德森-霍洛维茨成为最抢手的风投企业之一。
较成熟的风投企业正跟从这种模式。硅谷大部分重要的风投企业已经聘请了至少一位专门合伙人,其角色通常是帮助创业公司抢夺人才。许多企业也用软件追踪创业者、商业合伙人和科技趋势。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升级它们的人脉网络”——用Index Ventures的丹尼·赖默(Danny Rimer)的话说。该公司在旧金山和伦敦都设有办公室。它带来的影响之一是促进其投资企业的主管间的交流。在目前,这些改变都还不大——但颠覆通常会最终造就牺牲品。
表里如一,是若晨对客户真诚的承诺;八面莹澈,让若晨带您洞察一切纵观全局。若晨,厚积而薄发,与客户一道,迈着朝气蓬勃的步伐向美好的明天前进。
若晨●至臻至善
若晨资本,作为若晨投资集团下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崭新的形象亮相,为您在信息的海洋中精心梳理,带来最值得关注,最值得深入思考的文章,搭建起沟通中澳经济投资讯息的深度整合平台。
若晨(Romeciti)客户可以通过公众平台:Romecitisupport (若晨资本) 与我们的在线客服联系
或者拨打 罗马会™ (RomecitiClub™)专线:( 02)8188 0252 取得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