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民生】歧视问题仍在 澳洲华裔盼社会更宽容

2016年01月11日 今日昆士兰生活






澳中自由贸易协定和越来越多的投资往来正把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推向新高度,不过对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华侨以及亚裔来说,他们仍生活在种种疑问中,不论是种族歧视、归属感、媒体形象还是民族主义,在澳洲的华裔乃至亚裔都面临着种种问题。


《金融评论报》10日报道,2014年成立澳洲亚裔联盟的艾琳·邱(Erin Chew)是生在澳洲长在澳洲的亚裔,她的父母都是马来西亚华裔,而这特殊的身份曾让她的青少年时代痛苦不堪。


她曾被种族歧视的同学要求“滚回中国”,可事实上她甚至并非来自中国,为了摆脱种族欺凌和身体虐待,她甚至一度想改掉自己的姓氏。进入悉尼大学就读后,艾琳·邱遇到了更多亚洲其他国家背景的同学,学会了为自己的身份骄傲,因此她也选择挺身而出,成立澳洲亚裔联合会,为亚裔社区在澳洲的地位而奋斗。


澳中关系复杂


在过去的20年间,不论是澳洲还是中国都经历着变革,澳洲的中国移民数量不断增加,与中国的联系也越发密切,不过艾琳·邱却归纳说:“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但不一定是个宽容的社会。”


澳洲共有660万移民,其中8%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在澳洲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多达15万人。澳洲还有很多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19世纪后期前来淘金的移民后代,2011年中文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洲第二大流行口语。部分学校甚至开始使用中文授课,满足两国政府间逐渐紧密的联系需求。


虽然从表面上看,澳洲华裔社区与其他社会团体和平共处,但种族暴力从未停歇,月25%的华裔移民都曾在公共场所遭遇种族歧视。幸而数据显示,针对澳洲移民的歧视数量正在下降,这一数字在2013年为19%,到2014年下滑至18%,2015年则降至14.5%。


竹天花板仍在


艾琳·邱表示,虽然华裔没有如穆斯林群体一般被妖魔化,不过在职场中担任高管或代表性角色的华裔数量依然稀少,她说:“歧视是确实存在的,用时髦的词来说这叫做竹天花板。你可以在各大银行和企业看到很多亚裔面孔,但他们最高只能做到中层管理人员。”


前工党外长、前新州州长卡尔(Bob Carr)目前正担任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协会(ACRI)主任,他也承认了竹天花板的存在,不过表示各家企业正在讨论华裔或印度裔背景的人才情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各方“鸵鸟”态度


澳洲知名作家本杰明·罗(Benjamin Law,音译)就出身香港移民家庭,他对媒体对华裔群体的态度并不陌生,不过他也指出数字技术让人们不再能一目障叶忽略眼前的问题,他认为华裔问题就如同原住民问题一样,虽然原住民的投票权得到舆论认可,但不意味着针对他们的歧视已经消失。


相反,由于澳中密切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多的澳洲人开始觉得中国人正等着扑向澳洲的农田与房地产市场。


澳洲学者、作家加库鲍薇姿(Andrew Jakubowicz)认为,现代澳洲人对中国的看法中敬畏与不满并存,民众已经察觉了澳洲四大产业(矿业、教育、旅游与农业)对中国的依赖,也对这种依赖产生了不安。房地产市场喜爱中国买家付出的大笔钞票,而澳洲的首次购房者则为自己无力挤入市场而不满。


艾琳·邱表示自己成立澳洲亚裔联合会就是希望游说澳洲政府正视过去错误的白人澳洲政策,认可澳洲华裔及亚裔移民做出的贡献。


推·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