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一个WHVer在澳洲四大银行工作的日子 (后续)

2019年01月10日 澳洲WHV互助平台


@Hank_学海(微博)

Chapter2

找工作篇

从2017年11月初入职,到18年4月下旬离职,我刚好在ANZ工作了半年时间。总体的感受是同事之间关系比较简单,虽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可以说95%的时间你只需要关注你的工作本身即可。可能因为在国内的时候都是在外企,我并没有感到明显的文化差异。

 

相对来说大家下班之后彼此联系都比较少,偶尔周五的时候会有同事发邮件给整个部门,说下班之后可以去楼下的西餐厅喝一杯;或者下班之后有同事相约去市区的酒吧坐一会儿,喝杯啤酒。

 

下班之后去楼下的西餐馆,只有我一个喝的是smoothie。因为他们拿的驾照可以允许他们喝一瓶啤酒,而我拿的还是中国驾照:不想给自己招任何麻烦。我和同事开玩笑说,the waitress, she laughed when she handed me the smoothie. 同事:well, actually she is still laughing.

 

另外一个和国内比较大的不同:几乎没有任何加班,所以下班之后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前段时间看一篇报道,说各个国家人下班之后的可支配时间,记得中国应该是2个小时,而欧美国家基本在4个小时左右。

 

为了方便王老师读书,我们住在Deakin大学旁边的一个社区,学校的健身房10刀/周

 

正常上班的时候,我的作息非常规律,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早餐,7点出门,7点50之前到公司,8点开始上班,4点准时下班,5点就可以到家。因为下班之后时间比较多,我一个星期可以去3-4次健身房,所以当时可能说是in a good shape。不过离职之后将近2周的自驾游,回国之后又各种胡吃海喝,然后刚到加拿大一个月忙着settle down,又让我回到了解放前,目前正在努力恢复中。

 

时隔三个月,恢复到10公里,目标是明年的Manitoba马拉松半程保持在两个小时以内。

 

现在在加拿大住在一个很大的公园旁边,只要傍晚去公园跑步,都可以看到野鹿。

 

说下通勤,和国内一样,大公司的办公室通常在市区的CBD,而大部分人都是住在Suburb,墨尔本的市区和Suburb可以看成是一个扇形:市区是扇形的底部,各个Suburb在扇面上铺开。Suburb因为更安静、安全,房价更便宜,空间更大,所以每家每户基本都是住带前后花园的house(中国人称之为别墅)。不过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交通问题,很多人上班都去市区,可能会不方便。在墨尔本,各个Suburb都会有火车或者电车通向市区,在市区内部,又会有电车,而且在市区CBD区域内,乘电车还是免费的,所以可以说墨尔本的公共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了。

 

早上的火车站,不只是上班族,很多学生也是坐火车上学。

 

标志307,买的时候10万公里不到,上班,买菜,还有后来环澳洲南部的3200公里全靠它了,一点儿也没让我们失望。

 

每天早上,我需要先开车大概10-15分钟到这个Suburb的火车站(免费停车),把车停在火车站之后,再坐20分钟左右火车到市区,到了市区之后,可以选择走路20分钟到公司,也可以选择坐电车5分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开车到公司。也有一些同事会那么做,但对我来说我觉得选择的方式最方便:在火车上可以休息,不用自己费神开车,下火车之后可以走路20分钟当是早锻炼,而如果自己开车,加上堵车时间,估计至少需要40分钟。还有就是停车费,我们公司不在市区的CBD区域,所以停车费相对便宜,13澳币一天,但如果是市中心的CBD,停车费一天轻松超过100澳。当然,也有土豪,我对面公司,有个哥们儿每天自己开直升飞机来上班,我就坐在窗户边(我在八楼,对面楼总共5层),看着他每天从天台起降。

 

停在对面楼顶的直升机,有段时间,这栋楼前的几根旗杆上是有一面中国国旗的,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澳关系紧张,中国国旗不见了。

 

再说工作本身,入职的前两周都是培训,第一周,和所有其他公司一样,企业文化、公司和部门架构、部门主要产品和业务等等;第二周是更加具体的业务培训了。再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几个新入职的同时分别被安排到不同的老同事身边,听他们的电话,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到第四周的时候,位置互换:我们这些新人,开始接听电话,处理业务,但是有一个老同事坐在你身边,确保你的操作是正确的。

 

夏天的圣诞季,圣诞老人也穿的更清凉

 

Customer Solution Consultant这个职位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国内的柜台或者说是国外银行的teller。因为澳洲地广人稀,有很多地方,人们要开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去到最近的银行,如果所有的业务都去银行肯定不现实,于是通过电话来办理业务可能是最佳选择,而我所在的部门负责风险系数最高一部分现金和支票业务,以及在熟悉这些之后接手了一种新的产品:V2。(和国内一样,澳洲的网银也是有限额的,ANZ的限额尤其低,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网银。)

 

为什么说这是风险系数最高的部门?想象一下,你只能通过电话去确认顾客的身份,但是顾客可能会让你帮他(她)确认他(她)的账户信息,而且有可能让你操作上百万的转账。也就是,如果有任何的闪失,你可能给客户和银行造成上百万的损失。虽然大额交易并不是非常多,但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一两个星期,都会有Fraud。非种族歧视,但确实很多Fraud都是转账去尼日利亚的,俄罗斯可能排名第二。

 

再说下语言,我猜这个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用英文通过电话和客户沟通,然后办理银行业务?说真的,即使得知面试通过之后,我都觉得这个挑战不是一般的大。尤其一起入职的6位同事:两个越南和中国混血,都在墨尔本出生的;两位白人,这四位是地地道道的native speaker;还有两位印度裔的,从小接受的都是英文教育,一个13年前移民到了墨尔本,还有一位在一年前在墨尔本大学硕士毕业,雅思考了4个9!!!没错,这两位有口音,但是一点儿也不妨碍沟通。而我自己,从来没喝过一天洋墨水,再想想上面提到了办理风险最高的业务,简直泪奔。

 

不过,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情况没我想的那么难。首先,如果需要胜任一项工作,这个行业内的专业词汇量并不会非常大,如果你日常的沟通没有问题,那么你只要熟悉这个领域的词汇,就可以搞定工作的需求了,甚至很多时候都并不是新词汇,而是比较简单的词汇,比如Direct credit, direct deposit, term deposit, fixed term deposit这些。在工作一两周之后,只要你愿意学习,比较常见的新词汇你也基本可以掌握了。退一步说,如果你真的没听懂,你可以直接让客户再说一遍,通常对方会换一种方式表达,然后基本就没问题了。(不要问我客户说了两遍你还没听懂怎么办!只能凉拌了。。。)其次,英文确实不是我的优势,但是我是这7个人中唯一一个会说汉语的,(有位白人同时,苏格兰人,在泰国待了10多年,会说泰语。)虽然华人客户不是非常多,但平均每个人每个星期基本都可以遇到一两个不会说英文的华人客户需要办业务,这个时候同事就会走到我身边请我帮忙。第三,澳洲是移民国家,本身这个国家的口音就是多元的。土澳的英文有自己独特的口音,这种口音介于英式英文和美式英文之间,对于不熟悉土澳口音的人来说,可能刚开始是个麻烦,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习惯了——也就是普通话和东北普通话的区别。然后因为很多移民,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口音,有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南非的等等,对很多人来说,英文也并不是他们的母语,所以他们在说英文的时候,有口音,比较难听懂,但是他们也会更尽量说的更清楚,更小心,确定对方听到的是自己想说的。换句话说,对方可能会说慢些,但其实更容易听懂,如果口音不是真的重到无法捕捉的地步。

 

说一口流利泰语的Ryk,热爱音乐,周末会兼职做DJ,趁着午休,正在摆弄的就是他的小DJ玩具。

 

在ANZ工作的半年,如我在自我介绍环节所说,我确实帮助到了一些不会说英文的华人顾客,不过服务对向的95%以上仍然是说英语的顾客,但接触到最大金额的单笔转账,又都是华人,其中包括单笔500万澳币(相当于2500万人民币)的投资移民,还为不同华人顾客转账10万澳币(相当于50万人民币)到澳洲度假胜地的赌场,有故事的中国人。。。和同事闲聊的时候说:有多少人一年能够赚10万刀?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帮白人办理的几笔业务:好几位顾客定期资助非洲的学生上学;一位刚退休的老先生,卖掉房子,在英国买了一艘船,计划在船上生活两年时间。稍微解释一下,在这里并非想做任何对比,完全纯粹是印象比较深的几笔业务。

 

Cockatoo,澳洲有几十个不同的鹦鹉种类,而鹦鹉应该是我最喜欢的澳洲动物了。

 

在半年的时间里,虽然遇到了各种挑战,签证的事情也是历经各种周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结束了ANZ的工作之后,又用了差不多两周时间环了澳洲南部一圈:从澳洲出发,第一站堪培拉,到悉尼之后往西走,经过Wagga Wagga和Mildura到阿德莱德,再由蓝湖之城Mount Gambier,回到墨尔本,总路程超过了3200公里。这段公路旅行给我大半年的土澳Gap Year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让我更加喜爱澳洲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