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餐
在所有具民族特色的餐馆中,最便宜且最受欢迎的恐怕要属亚洲馆子了,不管是哪一种风味,哪一种形式的饭馆,从广东菜到印尼、泰国、缅甸、日本菜,到最近的越南菜,应有尽有。
如果想要将这些馆子的品质做一全国性的评比是不太可能的(归功于澳洲大众口味日趋复杂),但是把钱花在这些地方确实值得的。大部分的馆子或多或少都采用了比较欧式的口味,但如果你愿意,还是可以尝到一些异国菜,从生鱼片、叫化子鸡、北京烤鸭到越南河粉(Pho),一应俱全。
在规模较小,而价钱较便宜的餐馆方面,则可以试一试乐凡特(Levant)这种地中海式的馆子的美味,大多数的城里到处都有这种馆子,而且特别受学生喜爱。这种菜是几乎不可能再受什么批评的了。因为原先就是给穷人吃的。
在其他民族口味方面。维多利亚首府墨尔本一向是以供应中级到最高级的意大利菜而出名的,而今意大利菜已不走[一切都和通心粉搭档]的老套了。然而,即使是通心粉制品行情也渐渐好转,而且不少的馆子还有自创的名堂呢!
其他欧式馆子也到处可见。希腊馆子及到最近才有的土耳其馆子,一向都是货真价实,不以花俏的餐盘装饰取胜。巴尔干半岛的料理虽然简单但是滋味不赖,至少在雪梨及墨尔本是如此。因南澳大利亚受路德教派之影响,该州的巴罗沙谷(Barossa Valley)有不少德国馆子,而且相当有水准。
Barossa Valley
偶尔也会瞥见一些零星的俄国、匈牙利、丹麦及西班牙馆子,这些馆子的料理跟牛排、比萨饼及速食汉堡是大不相同的。
当然还是有些漏网之鱼。这些餐馆收到的待遇可就没那么好了。在澳洲,若想品尝印度半岛的料理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即使是找到了一家印度馆子,那里的菜也是奇差无比的。这跟澳洲人长久以来把咖喱当做是一种辣肉酱不无关系,而且早期的广东馆子也曾造成这样的误会。
现在该谈谈法国风味的馆子了。在1940年以前,澳洲只有少数的几个法国厨子,大城里的一些大旅馆虽然也以提供真正的法式[高级料理](haute cuisine)为号召,但大体上只是殖民地时期粗劣的菜肴罢了,到了一九六零年后期及七零年代初期,一股欧式小餐厅(bistro)风蔓延了整个澳洲,而身兼主厨的小餐馆店主们相信,只要在店内挂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足够证明是道地的欧式小餐馆了。延续至今的小餐馆不到半数,就以它们的次级法英(Franglaise)口味来说(所谓的次级的法英口味只指整只的烤羊肉,曾在此极盛一时)并不算太糟。
haute cuisine
bistro风格餐厅
接着又出现了怪异的[减肥食谱](cuisine minceur),换句话说就是那句[少吃就是福]的原则。但是采用这种食谱的人却认为[少]根本不够饱,往往会再点马铃薯充饥。所以现在的减肥食谱反成为[吃多一点否则那些饿鬼会造反的]。
cuisine minceur
海鲜
就上馆子一事来看,好的餐馆必然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遭淘汰的。一如前面提到过澳洲鱼产之丰,但直到最近,海鲜及牡蛎馆子才零星的出现于一些大城中。然而因地价狂涨这些馆子逐渐消失时,取而代之的却是相同但更昂贵的馆子。
每个亚洲馆子的菜单上至少要有一道鱼类或甲壳类海鲜特别菜。目前墨尔本可能是全澳洲大都市中拥有最多且最奇特的海鲜馆子的大城市了。在意大利风格的海鲜馆子中,各种海鲜从料理到上菜,样样都是艺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澳大利亚海鲜馆子的装潢令人不敢领教,但是为了尝尝那些海鲜,忍耐一下又何妨?!
此外,在剩下还没有提到的海鲜店中还有一些澳式海鲜馆,那些的海鲜绝对货真价实。大多分布于湖滨或滨海区(特别是在雪梨),而且要费番工夫去找呢!然而对于那些想品尝海鲜的人士来说,决不可错过礁岩牡蛎、澳洲小龙虾(特别是塔斯马尼亚产的品种)、昆士兰泥蟹、乔治王澳(King George Sound)的鳕鱼(和同名的英国鳕鱼是无关的)、十分普遍的鲷鱼(snapper),以及河口一带兼具鰓及肺的热带巴拉蒙第鱼(Barramundi)。
澳洲小龙虾
昆士兰泥蟹
乔治王鳕鱼
Baramundi
最后以小声叮咛来结束有关佳肴美味的介绍:除了沿岸度假地区及观光胜地外、澳洲乡下是佳肴的荒原,只有千篇一律的牛排、鸡蛋及烤羊肉。唯有到大城市去,才能实现您大快朵颐的愿望。(待续)
获取最新澳大利亚新闻资讯
长按关注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