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仅6岁的女儿自己关在家里,全家出去游玩,拒绝邻居保姆的帮忙,孩子饿了让她自己烧水泡粉丝吃......
你没看错,这确实是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母亲干出来的事。
12月30日,一个在微博上拥有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历,没想到有巨大争议,引发网友愤怒。
因为二女儿小米没完成自己给她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惩罚她,这位母亲就做出了让人惊掉下巴的奇葩举动:
带着其他两个孩子出去游玩,把6岁的小米独自扔在家里做作业,自己烧水泡粉丝吃。
期间,小米多次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在家里过夜很害怕”、“粉丝怎么泡都泡不熟”,而这位母亲是怎么反应的呢?
她提出:你必须完成双倍的学习任务,我才同意让爸爸去接你。
到这个时候了,她满脑子想的还是只有学习。
一个6岁孩子,还不具备自立更生的能力,放她一个人在家里,万一磕到碰到怎么办?
万一在烧水的过程中被开水烫到怎么办?万一不小心碰到家里的燃气插座出事怎么办?
这些万一,我一个都不敢往下想。
然而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先不说触犯了未成年保护法,因为惩罚孩子成绩不好,惩罚孩子不做作业,父母各种“心狠手辣”的办法都可以干得出来,见怪不怪。
而这是一位育儿博主,有上百万粉丝,她是自己把这样的育儿方法分享出来,还觉得自己做得不错,粉丝一片叫好,当做教育模板,这才是最可怕的。
翻看这个博主的微博,你会发现她对孩子学习上的简直已经到了一种让人窒息的地步,孩子还给她起了一个称号叫“魔鬼妈妈”:
为了让孩子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每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她就会在书桌上摆上一把戒尺,别的孩子需要用90分钟才能完成的试卷,她的孩子必须要在25分钟之内完成,做不完就戒尺伺候;
你无法想象,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眼前的戒尺,会有多么战战兢兢。
你也无法知道,当她因为自己没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妈妈遗弃的那一刻,会有多么痛恨自己的无能。
恕我直言,像她这样以孩子成绩、学习为绝对导向,动不动就鞭打,动不动就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的行为,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驯化动物。
这种爱是畸形的,你听话我才会爱你,你学习成绩好我才会爱你,而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才爱你。
那父母到底爱的是她的成绩、听话,还是孩子本身呢?
我忽然想起那个在高考后自杀的孩子小斯。
他在遗书中写到:
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说要喝他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父亲)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 还有他把我带到广东那里去玩的时候,动不动就打,罚站,之后我一直害怕他...... 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要打,夹菜姿势不对也打...... 当然(他们)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和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
达外(学校名字)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不要把我和那些非常努力学疯了的那种人比,我不是多么有志气,多么高尚的人,我只是遵循我的心,做一个我想做的人。而且我在达外难道没有好好学吗?
最后他在遗书里面留下很刺痛人的一句话: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
我不知道,为人父母看到这样一句话,尤其是孩子留给自己仅有的一句话,该有多么痛心?觉得自己该有多失败?
从小斯的遗书里面,我看到的是一个从来没有被爱过的孩子,看得我都很心酸。
父母对他的爱都是有代价的,你听话我才不会打你,你成绩好我才不会骂你,而且成绩的要求极高。
但这样的爱,真的是爱吗?
或许他们会说,我这是为他好,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自然明白了。
但是恕我直言,你的好,他不会理解半分!你描述的未来,他也到不了!
说实话,我家里附近小区最近发生一件事情挺触动我的。
一个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从12楼纵身一跃而下。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个孩子有勇气爬上12楼,并且毫不畏惧地跳下?
我想了很久,他之所以敢跳下,是因为他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留恋了。
从来不被爱过,无尽痛苦的学习,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还不如死了算了。
父母为孩子好,我能理解,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能理解吗?心理脆弱的孩子能够承受吗?他能够走那么远吗?
我们好好想想,把孩子逼上绝路、逼到自杀,和拥有一个并不是那么优秀的孩子,哪个才是父母想要的?
我们都说自己的童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毁了,实际上,父母一直在逼孩子做登天的事情。
我们的身边真的不乏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
别的孩子能考90分,你怎么能考89分?
要是孩子刚好考了90分,他们又会说,为什么第一名能考95分,你为什么不行?
而且这样的焦虑和苛责,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
当自己家里的孩子只能从1数到10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能够数1到100了。
当自己家里的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背诵古诗。
当自己家里的孩子只能画出一条简单鱼的时候,别人家孩子的画已经开始参加画展。
......
他们无比难受,因为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和他们相比下来,差距实在太远了,于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超越别人家的孩子。
这就是畸形爱本质的来源。
孩子学习重要吗?孩子成绩要不要重视?当然要重视。
但是桌子要说的是,孩子唯一的目标,就是他过去的自己,这是一个纵向的比较,只要他比上一次进步,只要他比上一次努力,你就应该表扬他。
而不是一个横向的比较,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他不如别人,就一顿打,一顿骂。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爱,总是拿他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所以孩子自然也感受不到爱。
父母对孩子的执念,需要放下,如果你自己当年都做不到,你的孩子又如何做到?
教育家刘长铭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中国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普通人,当今社会上很多现象说明,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好”。
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成绩不好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是不能接受孩子的阶级滑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不能混得不如自己。
但是这样的高期待,非常严苛的要求,反而对孩子是一种“揠苗助长”。
社会学博士山羊月说:
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钝化了他们对孩子成就的认知奖赏,削弱了他们对孩子的成就感激励(在很多案例中甚至是颠覆性的贬低),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从成就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也就是他们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够的成就感。
于是他们便会产生类似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所获得的成就,于是上述情况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压成平庸。
知乎上有一个妈妈曾经讲过她和孩子的故事。
她高考在全省排名前十,她的丈夫大学是直接保送的,可是他们的女儿却资质平平,在班上只是一个中等生。
她的母亲直接告诉她,你女儿完全比不上你小时候的智商。
他们无法接受,妈妈在教孩子作业的时候,天天吼,爸爸吐槽说:给女儿做道题死的脑细胞比发篇论文还要多。
开始的时候,他们觉得女儿只是慢一点,只要认真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后来他们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要接受的是:
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面,即使她把女儿拽到这个轨道上面来,可是女儿连入口都找不到,连方向都不知道在哪里。
于是,他们完全放弃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女儿的想法,开始接受了孩子的普通,用孩子的角度,为她找了一条适合她的路。
再后来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女儿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成绩也稳定了,最让她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她在文章的最后写到:“因材施教四个字,我从小学就认识,但真正的含义,还得女儿教会我。”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种,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
这是真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自己独到的地方,如果你只顾按照别人的方法,望子成才的心太迫切,那么这朵花,很可能在开放之前,就枯萎了。
我看过这样一个段子,说这世上有几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希望这个蛋将来能成为翱翔的鹰。
而多少孩子,就是被这样望子成鹰的家长给毁掉的。
人生并不是短跑,也不是马拉松比赛。每个人出生时就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朝着不同的方向。
与其过分的苛责孩子,不如肯定他们的成就和努力,尊重他们和别人不同的成长路径,让孩子自己找到生活的价值。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儿子数学考试成绩很烂,妻子看到后,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顿臭骂。
吴念真赶紧把妻子拉到一边,问道:“你上学的时候,数学很好吗?”妻子回答:“很烂!”吴念真说:“我的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认真地对妻子说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因为我是一个平凡人,我知道这件事做起来很难,所以我的孩子,我可以接受你也是这样平凡。
只要他努力去做了,哪怕和别的孩子有点差距,哪怕做不到尽善尽美,仍然值得被奖励被尊重。
做父母的,我们经常要反问自己:我的孩子如果很努力,拼尽全力,但依然成绩还是不好,我还会爱他吗?
我想我会爱他,我对他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没有条件的,不管他成绩好不好,不管他将来混得怎么样,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会一直爱他。
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对父母来说是一生的课题。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孩子,比起你能不能超越别人,我更希望你能找到自我的价值,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过完这一生。
*以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往期回顾
ai试用是一个免费为粉丝提供
各种精品试用的小程序
上至各种国际大牌
下至芸芸小众精品
从美妆到个人护理
通通都有哦!
留下一个 在看 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