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和家庭哪个重要? 澳人这样评论中国人

2015年04月21日 澳大利亚通途教育移民



这篇文章小编没等看完,便觉得真是有必要转过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文的内容触及到了东西方不同的家庭观、消费观和生活观。


同时,或许也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养个孩子那么累。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


“ 你们更爱金钱!”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所以,你们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一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如果不改变你的教育理念,你的孩子还是会跟你的日子一样生活下去的。改变吧,现在还不晚。


文章来源于网络



通途联系方式:

澳大利亚总部地址:level2,407-409 Swanstonst, Melbourne

澳大利亚总部电话:0396399926

手机:0401029420

南京分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许家巷39号

南京分公司电话:025-86622066

微博号:通途教育移民

微信号:Ozpathway-grant

想了解第一手留学移民资讯,澳大利亚生活信息以及各种活动,请关注通途的微信微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