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小木虫论坛
http://xmuchong.com/
怎么才能有效缩短书写论文时间,又不落下质量?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技人员花费在查找、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计划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3%,书面总结占8%。
说明了看文献非常重要。
不仅能在动工前知道别人有没有做过同样的研究、自己的数据是不是可以说明新的观点;还能学习如何把文章架起来。
本篇主要介绍
如何获得好的 idea 和选好题
如何获得好的 idea
Idea 决定了科研水平和档次,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的科研水平。
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
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
通过几天或半个月苦思冥想得到自以为很好的 idea ,很可能是别人十几年前就做过了。但新手上路时重复一些经典实验以获得经验是很正常的。
不着急,step by step
A. 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硕士至少查阅 600 篇,粗看 300 篇,细看 100 篇,研读 50 篇。
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 nature 》《 science 》《 cell 》《 PNAS 》《 JBC 》《 MBC 》《 Genes & Development 》不放过, SCI-3 分以上期刊应该耳熟能详!
B. 总结感兴趣的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C. 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D. 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E. 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如何选题
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
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
有些在A地区内还属于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到美国后发现都OUT了。
课题要有可发展性
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
借助工具选题
①查阅有关领域的检索工具,这些工具各高校都有;
②了解 SCI 收录期刊所反映的科技动态——
ISI 期刊信息可从 http://www.isinet.com 查获
也可从 SCI 印刷版每期A、D分册的来源出版物目录 (Lists of Source Publications) 查找
还可从 ISI 引用期刊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 JCR) 了解期刊信息,该文献有印刷版、网络版 (JCR on the Web) 和光盘版 (JCR on CD-ROM) ;
③利用 ISI 提供的选题工具帮助,例如,能对正在开展的工作进行量化分析,以保证用户科学研究同科学发展趋向一致的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介绍有关最杰出人物研究状况、有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向的 (ISI Highly Cited.com) ;
④利用网上数据库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动态及有关资料。只要有心参与国际学术竞争,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的课题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如何产出牛文章
1. 几点忠告
多找非老板的其他人,如其他教授、 postdoc 、前辈师兄等讨论,借鸡下蛋;
可以动手的东西容易上手,比如软件等;
找机会去开会,认识牛人,不发 paper ,做做 volunteer ,或者参加 phd symposium 之类;
主动参加 seminar ,自己讲几次看过的 paper ,最好能够组织一个 topic 拉几个师兄弟和 postdoc 参加,注意找几本教科书看看,打好基础。
2. BIRD EYE的重要性:
需对研究的领域有一个全局性了解,按老板的话说是要有 bird eye
读文章要其 idea ,总结成一句话,并用卡片记录好,分类整理。如果把别人文章的 idea 总结成一句话,就容易理解它的本质,也好作变化。
读了很多文章后,可以写一个 special study
将读过的本领域东西系统总结在一起,相当于你的综合理解,也就是 bird eye 看到的东西了,以后翻阅起来也相当方便。
分析别人 idea 的 weakness
想办法解决它,那就成了自己的 idea
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大牛的 paper ,无论他有多牛,他的文章总是在说一个方面,总有其他东西没有包括进去,把他的文章认真精读了,总会发现漏洞和不足或不全面之处,然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记住:每篇文章几乎都有尚未考虑完全的东西。
阅读更广泛领域的东西
对领域外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 copy 收藏,这个叫 walk around a little bit ,很多领域外的东西可以借鉴,通过学科交叉从而产生 new idea 。
经常跟牛人、博士后 ( 最好不是相同专业,而是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 ) 讨论
再有就是,关注其他专业的书籍、杂志等信息,从中获取交叉创新的idea。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小木虫论坛,TIMEZONE已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