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澳洲新闻"↑免费订阅本刊
第5113天了,离9·11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了。
回首往事,逝者已矣,历史也将那黑暗时刻记录在时间轴内。
有多少人还来不及拥抱,还来不及告别,从此阴阳相隔。
大小灾难每天都会发生,天灾人祸我们无法控制,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既然现在我们还活着,那就请好好珍惜,人生不一定有明天,且活且珍惜!
震撼灵魂!9·11事件全程高清视频
双子塔之光
希望之光 伤逝之地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附近,代表世贸中心的两束光柱射向夜空。这是对9·11十周年的纪念。这座世贸中心纪念光碑的设计者约翰·班尼特说,两束光柱能传达“希望之光”的含义,希望9·11遇难者能借这光的通道步入天堂。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个就沉默了,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心底的共同情感。设计师无国界的情感融入到了建筑中,2道比直射向天空的光芒胜过了任何建筑形态的千言万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此处一点不为过,带去的是人们的思念,带回的是祝福,就像建立起的是沟通的桥梁。
倒影缺失
尊重生命,结束仇恨
2004年1月,以色列建筑师迈克·阿拉德(Michael Arad)的作品"倒影缺失"(Reflecting Absence)从63个国家的5000多份设计图中脱颖而出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由艺术家、遇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市民共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
正如911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所形容的:"这个纪念馆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当然,它也象征着两栋大楼的消失,是人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在这一天,有近三千名无辜者不幸遇难,因此,能够对这一点有所反映的设计应该会让人印象深刻。"
建筑的初衷被确定为,尊重这一损失惨重的地方,尊重所有灾难中活下来的人,尊重所有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的人,尊重所有在最黑暗时刻给予支持的人。这一切,"让我们再一次尊重生命,坚定维护自由的决心,激发我们结束仇恨,无知和偏执。"
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从时间的记忆中抹去
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time
图为这是一帧视频截图。可以看到当地时间9:03,一架美联航175号航班一头撞入纽约世贸大厦南楼,这段录像是在地面上拍摄的。
这是美联航175号航班撞入世贸中心南楼的瞬间,大火和浓烟滚滚冒出。机上所有乘客无一幸免,大楼内也有大量人员伤亡。当天,遭到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客机撞击了大楼,两座大楼轰然倒塌,2800人当场遇难。
大火蔓延,高温炙烤,北楼内高层惊恐的人们纷纷涌向窗户以求一线生机。这里的高度距地面超过400米。
当灾难降临时,世贸中心北楼内的人们拼命跑下楼梯逃生,但是纽约市消防局的消防员们却勇敢地冲进大楼内,试图搜寻并救助伤员。照片中的这位名叫麦克·科霍(Mike Kehoe)的小伙子便是其中一员。
这一CNN视频截图上可以看到遭到劫持的美联航77号航班撞入了美国国防部所在地,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五角大楼西侧,时间是9月11日上午 9:37。机上59名乘客全部遇难。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内也有125名文职和军事人员殉职。
9/11当天,随着世贸大楼双塔遭到袭击,人们纷纷有序撤离。但在数分钟之后,这种有序的撤离便将不复存在。随着双塔的最终倒塌,遮天蔽日的烟尘和大量碎屑覆盖了各条街道,一切都将陷入毁灭和混乱之中。
9/11当天,纽约市的地标建筑:帝国大厦无言地目睹着这可怕的一切。
这张著名的照片名为“坠落的人”,这是摄影师抓拍到的双塔北楼一位不知名的受害者纵身从高层跳下的绝望一幕。当天有许多处于绝境的人们选择了这种方式希望逃离灾难,但最后都被活活摔死。
9月11日9:59,纽约世贸中心南楼倒塌,一瞬间让高悬的灾难也降临到大街之上。卡宁说:“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照片,这就像是一个凝固的瞬间,定格下了整个事件的主线。摄像机可以记录下人们的惊恐,人们的反应,以及后来的发展,但是这些静止的照片却能捕捉到特定的某一时刻,这是与众不同的感觉。”
当世贸大楼倒塌时,人们拼尽全力逃离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浓烟和尘土,碎屑漫天飞舞。由于纽约是一个极其国际化的城市,9/11袭击中遇难的人们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个可怕的清晨,有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公民在这场灾难中遇害。
9月11日,弗吉尼亚阿灵顿,消防员们正在五角大楼袭击现场奋力扑火。在袭击发生后5分钟内,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紧急下令所有正在美国大陆上空飞行或者正在飞往美国大陆的班机全部降落。10分钟内,白宫和国会山的人员开始紧急撤离。
9/11事件让纽约市每天上班时间的汹涌人潮调换了方向:人们不再是涌向曼哈顿工作,而是纷纷逃离这座可怕的城市。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布鲁克林大桥上挤满了从袭击的震惊和硝烟中逃出,惊魂未定的人们。
五角大楼西门,一位伤员躺在地上接受紧急救治。一位牧师正在为他祈祷。除了五角大楼的125位遇难者外,撞击引发的大火还导致另外106人严重烧伤,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是美国武装力量的心脏。
玛茜·波德(Marcy Borders)幸运地逃出了世贸中心南楼,满脸尘土。她急忙跑进旁边一座办公楼的大厅里躲避。
一位独自站在纽约市街道上的男子,目睹世贸中心双子楼倒塌之后的一片惨象。卡宁说:“即便是在10年之后的今天,当我看到这些照片,仍然感觉相当陌生。这种不真实感在袭击发生后几天便出现了,现在这种感觉又回来了。人们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世贸大楼倒塌现场的一片废墟中仍在冒着硝烟。在此之后这里将被命名为“零度地带”。在本周9/11恐怖袭击1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说,这个名词即将被赋予全新的内涵。
纽约消防局“引擎209小组”的托德·海尼(Todd Heaney)和弗兰克·迪里欧(Frankie DiLeo)正设法帮助受伤的队友。
灾难发生后,从哈德逊河对岸的泽西城看来,在硝烟和尘埃满布的对岸,纽约市的地平线被永远的改变了。
9月12日,调查人员正在宾夕法尼亚州美联航93号班机坠毁地点展开细致搜查,他们的身后有浓烟升起。这架客机是9/11事件中遭到劫持的4架客机之一,原本准备撞击白宫或国会山,但是由于机上乘客发起了勇敢的反击,歹徒们未能得逞,飞机在宾夕法尼亚的郊外坠毁。
2001年9月13日,一位负伤的救援人员被抬出世贸中心遗址。整个事件中共有343名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和军医遇难,另外还有23名纽约市警察局警察和37名港口管理局工作人员献出了生命。
这张照片中,静静躺在宾夕法尼亚州荒野中的美联航93号航班的一块碎片被当做关键证物提交法庭,指证嫌疑人扎卡里斯·摩萨利(Zacarias Moussaoui)与基地组织和9/11恐怖袭击之间存在联系。最后在2006年该嫌疑人被判罪名成立,判处终生监禁,不得保释。
9月14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现场安慰纽约市消防局的消防员莱昂纳多·菲林(Lenard Phelan)警官。菲林的弟弟,同样是纽约市消防员的肯尼斯,是在事故救援行动中失踪的数百位消防队员之一。
9月14日,下曼哈顿自由大街上的一套公寓内景。在世贸大楼爆炸倒塌之后,现在它只剩下一个被焚毁的空壳。数千当地民众被要求紧急疏散,留下大片无人居住的空屋子。
2001年9月28日,纽约市民站在告示牌前观看这里贴出的当时仍然失踪的警察和消防员,以及其它人员的照片和相关信息资料。
10月9日,恐怖袭击过去后几乎1个月的时间。纽约世贸中心南楼的废墟依然在冒着烟。今天,在9/11事件过去14周年之际,人们心头的记忆依旧清晰。但是一座新的世贸中心大楼即将从这片废墟上再次崛起。
9·11事件幸存者
经历这一天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陈思进,“9·11”事件的幸存者之一。灾难发生当天,他逃出世贸大厦后不到3分钟,大楼就轰然坍塌。与他同行的300余人成为最后一批逃出世贸双塔的幸存者。
接受记者采访时,在“9·11”事件中劫后余生的陈思进缓缓地开了腔,用平静的语气回忆起10年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噩梦般的经历。
命运弄人 “9·11”前两个月举家移居美国
仿佛命中注定一般,2001年6月底,40岁的陈思进与妻子小玲离开了生活3年之久的多伦多,重返曾经留学、工作之地——美国纽约。他未曾料到,两个月后,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陈思进办公地点所在的世贸大厦北楼在这场灾难中轰然坍塌。
在此之前,陈思进在加拿大一家金融软件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彼时,美国股市已经跌了一年,许多公司开始裁员。雄心勃勃的陈思进义无反顾地决定回纽约重整旗鼓,二度挑战华尔街。2001年6月30日,两辆面包车载着夫妻二人重返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而他做梦也没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正悄悄走近。
灾难来袭 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猛推了一下
2011年9月11日8时15分,陈思进走进了位于世贸北楼80层的8067号办公室,像往常一样,他走到窗边欣赏曼哈顿的景色。
回到座位上时,电脑显示的时间是8时43分。突然,他感到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猛推了他一下,身体随之急速前倾,差点儿撞到电脑屏幕上。他有点蒙了,下意识地有点恼怒:谁在开玩笑?然而回头一看,他惊得后背发凉,身后根本没有人。
他见其他同事纷纷站了起来,脸上现出惊恐的表情。“同事们顾不上带东西,纷纷撤出办公室,进入走廊去寻找通向楼梯的出口。”
陈思进说,初来乍到的他没有意识到事件的严重,还不紧不慢地把手表、文件、书籍、音乐CD等都留在了办公桌上。“很快就会回来的”,他想。
谁也不曾料到,此时,110层的世贸大厦北楼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班机撞到了大厦的93层,熊熊烈火从86层开始烧起。飞机上的69吨航空燃料倾泻进大楼中,引发了爆炸。曾经雄伟的世贸大厦失去了往日的尊贵体面,它狰狞地张开了吞噬生命的血口。
患难真情 人们互相鼓励:我们没事的!
当世界各地的观众揪心地看着这场灾难的直播时,困在大厦中、距离起火的86层仅仅6层之遥的陈思进尚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他只想给妻子小玲打个电话,但电话、手机信号全部中断,这让他隐约感到事情不妙。
世贸大厦的电梯是分两段运行,以78层为中间点。逃生必须先到78层,再找到别的楼梯才能继续走下去。陈思进与众人到达78层时绝望地发现,宽阔的楼面像一个迷宫,他们找不到出口!从高层疏散下来的人多了起来,气氛变得越发紧张。此时有人发现,78层的8个出口已经全部卡死,由于大楼金属结构严重变形,安全门无法用钥匙打开。三个人高马大的美国人站了出来,喊着“一、二、三”,齐力用血肉之躯撞击金属门。回忆往事,陈思进深吸了一口气,“其中我的一个同事,后来被发现肩膀的骨头都撞碎了。”
一个出口的大门终于被撞开,约一米宽、按逆时针方向下旋的楼梯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这是唯一一条通往“生”的出路,但人们没有蜂拥而上夺路而逃,大家自动把挨着扶手靠里的左侧道让给老人和女士,男士和青壮年则绕着大圈走。一切井然有序,没有惊慌和喊叫。“我们没事的!”陈思进听到善意的轻声鼓励,心头涌过一股暖流。
生死浩劫 逃出后3分钟大楼瞬间坍塌
行至18层,背着沉重消防器材的消防员和警察开始从楼下向上冲。“场面让人动容”,陈思进回忆说,他们自知生死未卜,依然向着危险狂奔。
慢慢地,人们知道了这不是炸弹爆炸,而是飞机撞上了大楼。陈思进听到一个男子打电话给他的爱人,场面仿佛好莱坞电影中生离死别的镜头。男子柔声细语道:“我答应你,我一定回来!万一无法再见到你……亲爱的,我爱你!”
当陈思进终于逃出大厦时,他疲惫得几乎要虚脱,从80层走到一楼大厅,他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逃出来的人激动地高呼:“我出来啦!”此时,陈思进与同行的幸存者没有想到,他们是双塔中逃出的最后一批生还者。
陈思进没命地向北奔去。两三分钟后,他逃到一座桥下。突然身后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夹杂着恐怖的人的惨叫声。回望时,北楼像一块融化的巧克力一样坍塌成废墟,万千繁华,刹那成空。同时,大约40层楼高的浓烟像翻腾的海啸一般急涌而来,这场景让他不由得想到“末日”、“人间炼狱”,他不忍再看,拼命狂奔。
劫后余生 思考人生 重拾旧梦
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旋转楼梯、葬身火海不断呼号的人群……跑啊跑啊……在“9·11”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这样的噩梦如影随形。陈思进形容自己“晕晕乎乎”的,总也不相信发生的一切是真的。恐怖袭击的惨烈画面刺激着陈思进脆弱的心灵,那时他根本没法看电视,也有意回避再谈及“9·11”的话题。
接下来的几年,通过写作和接受采访,陈思进的郁结和压力得到了释放。他轻松地告诉记者,自己可以观看《2012》等灾难影片,也并不会引起不适了,但总有一些影响和痕迹难以磨灭。“9·11”事件两年后,他的妻子小玲发现他得了恐高症,如今他住酒店会下意识地选择10层以下的房间。
陈思进回首人生,发现自己的内心在“贪婪”的华尔街得不到安宁。他不愿再做“赚钱机器”,而是重拾童年的作家梦,开始关注财经文化领域并选择用中文写作。随着《金融让谁富有》、《绝情华尔街》等多部财经类畅销书的出版,他完成了从证券公司副总裁到金融作家的角色转变,实现了自身定位的“成功”——靠自己喜欢的职业谋生,并做出成绩。
人生不一定有明天
陈思进:我很感激用肩膀为大家撞门的同事,如果他们晚撞开3分钟,我们300多人都没命了。其中我那位撞碎了骨头的同事Dan Jobs第二天上了《USA Today》的头版,一周后打着石膏上了CNN。如今,同事们都渐渐地离开了纽约,不过,我们经常通电邮、电话。
每当回忆起“9·11”,或在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想起那天数千陨落的生命,再难的沟坎都能闯过去。正因为看到了人生无常的一面,我意识到人生的繁华、苦难、梦想和欲望,在顷刻间都有可能纷纷落下,我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活着的意义。
人生不一定有明天!只要还活着,想做什么,就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生命、亲情、爱情、友情太珍贵了……物质追求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了,真正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ACNW环球新闻在线秉持"自主性、原则性、网罗众家"的新闻传媒理念,为华人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新闻及文化生活信息。
更多新闻可点击“阅读原文”
或浏览网站:
www.acnw.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