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是一种要命的精神疾病,得治!

2015年11月12日 澳洲新闻


澳洲新闻
微信号:AcnwNews


11月恐怕是“剁手党”最喜欢的月份。有人说,11月9日是“119”,讲的是防火;11月10日是“110”,讲的是防盗;而11月11日,那要防的必须是各种各样的“买买买”和“剁手族”。


有人说“买买买”是一种要命的精神疾病,真的是这样吗?


《扬子晚报》的一篇文章称,那些一边喊着“买买买”一边哭着“要剁手”的小伙伴,这种又痛又快乐的滋味到底是为了啥?你买来的东西又真的是你需要的吗?更可怕的是,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在线发表的一篇分析称,现如今强迫性购物作为一种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5%,大学生、女性都是高危人群。如果你也是一个“剁手党”,你怕了么?


买买买:什么叫“强迫性购物”


如果要对一个“剁手党”说,“买买买”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么TA一定会很不快。不过这里,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买买买”都属于强迫性购物,也就是所谓的精神疾病;而坏消息则是,强迫性购物并不是一种罕见病。因为根据匈牙利专家一项涉及三万多人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成年群体中,强迫性购物的总患病率为4.9%,以大学生群体和女性群体居多。换句话说,100个人里或许可能就藏了5个“购物狂”,而且这5个人的情况确实可以以疾病来论了。


“强迫性购物我们通俗称为‘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区别总结起来就是:你买这个东西为了啥?”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说。


不得不承认,有了网络购物后,“逛街”越来越方便,海外淘货、货比三家都不是问题,加上收入增加,许多人的购买欲确实空前高涨。不过,绝大多数人购物,冲得还是“这样东西我想要”。


“现在确实有些人购买欲望非常旺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并因此负债。但如果他们购买的那些东西,的确是他们需要的,或者喜欢的,那么这只能说是个人消费理财观念的问题,但并不属于强迫性购物范畴。”袁勇贵打了个比方:比如你每个月收入只有两千,却看中了价值几万的包包,朝思暮想还是忍不住买了回来,从消费理财的观念上这或许有待商榷,但这行为本身并不能算病态。


“强迫性购物”者的购物初衷,却是标准的“只重过程,不看结果”,买了什么不重要,购买的过程才是他们“爽”的根源。所以即便事后肉痛,债台高筑,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他们也无法做到“剁手”。


这种强迫性购物在心理学上,被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一类,确实算是一类疾病。同类问题中还包括赌博成瘾甚至滥用药物成瘾等。关于强迫性购物是如何出现的,目前认为成因和抑郁症有些相似——都和人大脑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因为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情绪,诱发抑郁症这样的疾病; 也可能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导致强迫性购物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不用说,这当然是需要专业医生治疗的。


看到这里,或许大部分的“剁手党”都要松了一口气:毕竟大家还是为了心爱之物才有了购买欲,和强迫性购物还是两码事。


不过袁勇贵医生还是提醒,就算是为了心头好,一旦超过自己的购买力还无法控制,那么确实有必要去学习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建立正确的理财观。毕竟,如果真的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一样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久而久之也一样会导致其他情绪甚至精神障碍哦。


囤积癖:“剁手族”的“好伴侣”


值得注意的是,在“买买买”浪潮下,还有一群人也冒了头。


这些人热爱收集,但并不是讲究的收藏家。他们可能买来一堆东西,放在家里不用;或者仅仅购买一个东西,就要收集全套颜色/型号;又或者无论外出旅行还是出门吃饭,都会把能顺的顺回来,放在家里,越堆越多。


这类人号称“仓鼠星人”,就和小仓鼠一样,有啥“食物”都喜欢先塞嘴里、藏窝里,可囤着囤着却可能忘记去吃。等到某一天被忍无可忍的家人、朋友全部清理掉后,要不了多久,他们的“收集”就又堆满房间了。


袁勇贵说,虽然这些表现看起来和强迫性购物很像,但在心理学上,都属于一种相似的控制障碍。


“强迫性购物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买买买,但买来不一定都会囤积,也可能胡乱丢掉或者送人; 而囤积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囤积,囤积的东西可能是买来的,也可能是顺来的。所以这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问题,也需要医生经过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袁勇贵称,目前看来,囤积症主要还是和认知有关,很多东西在一般人看来毫无用处,但在囤积症患者眼中却很有价值、不能丢弃,但这种价值其实几乎得不到体现。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也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过去甚至认为它和强迫症颇为相似。不过这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疾病,而且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国外有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人存在这方面问题,那么TA的风险也许会高于普通人群。


“对待囤积障碍,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来进行干预,因为许多囤积症患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而这需要治疗师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另外有研究认为,焦虑、抑郁者更容易出现囤积行为,这种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来进行治疗。”重症患者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剁手党的疯狂


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以女生居多。这些人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造成大量时间、金钱的浪费。


这类人自己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故而得名。


据考证,最早的剁手党应为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的北丐大侠洪七公,此人是位食神级的美食家。洪大侠应该视武学如生命,可要是遇到美食,那就连命都不要了。终于有一次因为贪吃误事,铸成了大错。自己痛定思痛,一发狠剁掉自己右手食指发誓要悔改。结果誓也发了,手指也剁了,对美食的追求仍然是一如既往孜孜不倦。虽然洪七公剁手指是为了对美食的追求,但移用形容狂热购物党应亦为合适,故洪七公应被算作是最早的剁手党。


ACNW环球新闻在线秉持"自主性、原则性、网罗众家"的新闻传媒理念,为华人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新闻及文化生活信息。


更多新闻可点击“阅读原文”

或浏览网站:

www.acnw.com.au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