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寒门状元的重生,看哭了

2019年02月22日 微澳洲



作者: 何加盐

来源:何加盐(IDihejiayan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所有的信息都可查证。


网络时代,负面信息总是比正面的传得快,虚构的故事总比真实的更容易形成“爆款”。


但大年三十的晚上,当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故事时,却一下子感受到:真实的世界,其实是如此美好。


在新年伊始,我特别想和你分享这一个美好的人间故事。


对于这样一篇完全真实的“正能量”文章,你会转发吗?


图:郑烨高考前在校门口留影。来源:浙江在线丽水频道。



1

寒门


在浙江与福建交界的仙霞岭上,有一个遂昌县,隶属于浙江丽水市。


我们的主人公郑烨,就出生在这里。


作为00后的孩子,郑烨的小时候,过得无忧无虑。


爸爸是县城国税局的公务员,妈妈是乡镇卫生院的检验员。虽算不上大富,却也是小康之家。


但幸福的生活在郑烨9岁那年戛然而止。


郑烨的爸爸突发脑动脉瘤破裂,陷入植物人状态。


病情绵延了9个月,就像无底洞一样,抽干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给妻儿留下一座高筑的债台。


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期间有多少艰辛?


日子慢慢地过,债务慢慢地还,孩子慢慢地长大,母亲慢慢地变老。



2

状元


幼年失怙的郑烨,没有变成问题少年。


相反,生活的艰辛,让孩子早早懂事。


学习上,他自立自强,从来不用妈妈操心。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遂昌中学。


上高中后,郑烨一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


他总是乐于向同学们讲解习题,以至于到后来,同学们上了大学,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还是习惯性地找他请教。


他的物理和化学,也学的很好,多次参加竞赛,并拿到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烨并不是一门心思埋头书本的书呆子,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


跑步,是班上接力赛的主力队员;羽毛球,全班无敌;玩魔方,13秒快速还原;折纸,可以折出千种物件,惟妙惟肖;引体向上,一口气可以拉29个……


图:郑烨折纸作品。来源:浙江在线丽水频道。


在生活上,郑烨也总是对妈妈照顾有加。


他早早就规划好,以后上大学,不选清华北大,就去心仪的浙大,这样也好就近照顾妈妈。


当别的孩子在计划着高考完了之后去哪里旅游和怎样疯狂放松时,郑烨已经安排好了:


这个终于可以自由支配的超长暑假,他要去做家教,赚钱补贴家用。


高考前,老师发现郑烨脸色苍白,他自己也感觉身体很不舒服,但仍然强撑着参加完了两天高考,并立刻马不停蹄地奔赴杭州参加复旦和上海交大的“三位一体”考试。


7月23日,高考结果揭晓。


郑烨获得了694的高分,为浙江丽水市理科状元。


他的三位一体考试,也都远超复旦和交大的录取线。北京大学也向他发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入学北大医学院。


郑烨选择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浙大最牛的尖子学院)。



图源:浙江在线丽水频道。



3

厄运再临


5月底的高考前体检,郑烨并没检查出问题。


但是6月高考前,郑烨的症状开始出现,当时大家以为是贫血。


在卫生院血液检验科工作的妈妈,凭着职业的敏感性,很是担心,带着郑烨验了血。


结果显示:淋巴分类很高,血色素很低。情况很不乐观!


但是高考在即,再大的担心,也只能在心里埋着。


郑烨就拖着病体参加了高考。


高考完以后,妈妈带着郑烨去杭州参加上海交大和复旦的“三位一体”考试,两场考完,心急如焚的妈妈带着郑烨到浙一医院检查。


结果如晴天霹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图源:浙江在线丽水频道。


难以想象这位9年前痛失丈夫的母亲,在得知相依为命的儿子又罹患这么凶险的重病时,是怎样一种绝望的心情。


但是,没有时间给郑妈妈去体味痛苦。


病情不等人,立刻摆在她面前的,是两座大山:100万左右的治疗费和适合的骨髓配型。


我们无从得知,9年前郑烨爸爸重病期间的欠债是否已经还清。


但是,很容易就可以估算,在一个小县城里,一位乡镇卫生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又能存下多少积蓄?


那段时间,无助的郑妈妈,徒劳地往返于杭州丽水之间,想尽一切办法,也才凑齐了8万元。


对于整体的治疗费用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为了省钱,她在医院旁边租的房子,位于6楼——楼梯楼。


当郑烨每次疗程结束,回“家”修养时,6层的楼高,成了这个被化疗耗尽力气的孩子的“珠穆朗玛峰”。


如果能走,郑烨就自己走,爬几步,歇一歇。


如果不能走,就由妈妈背着!


在小的时候,我们喜欢妈妈背的感觉。长大了,我们越来越重,妈妈的腰越来越弯,她再也背不动我们了。


郑烨的身高,是1米75。被病魔折磨得日渐消瘦的他,也还有95斤。


6层楼,一百多级台阶,一步一挪。妈妈背的,不是这95斤,而是她的整个世界。


4

重生


命运的奇迹开始显露威力,社会的温情,包围了这对苦命的母子。


郑烨父亲原所在单位同事听说了消息,立刻组织了捐款,几天之内,筹款5万多元。


其中一位同事又通过微信发起了网络筹款,最终筹款80多万元。


此前花去8万多元,对这个艰苦度日的小家庭而言,已经濒临绝境。


现在80多万元社会捐助金额到位,加上政府民政补贴和浙江大学的资助,郑妈妈终于不用再为治疗费用而发愁了。


另一个横亘在面前的难题是骨髓配型。


郑烨的病情经过了反复。7、8月份,经过化疗,郑烨的病情得到好转,一度以为可以不需要骨髓移植。


但是很快,病情就遭遇反复,必须经过骨髓移植才能彻底根治。


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型,何其之难。一般情况下需要等待半年到一年才能配型成功。


但幸运的郑烨,在中华骨髓库登记之后三周,就传来了初配成功的好消息。


捐献者是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33岁女士。我多方查找,都没能知道她的姓名,就让我们称她为“天使姐姐”吧。


11月7日中午1点24分,被称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从“天使姐姐”体内抽出,被严密保护,送往杭州。


11月8日上午9点32分到10点02分,“天使姐姐”的造血干细胞,被输入郑烨体内。


曾经一度被死神镰刀盯上的郑烨,从此获得了重生。


5

那些真实的美好


上面的叙述中,我没有告诉你的,还有很多细节。


这些细节,在默默提示我们,真实的世界,是如此美好。


当郑烨爸爸原单位的同事金光军先生在网上发起捐款倡议时,他大概也不会想到,这份倡议书,会在整个丽水全城瞬间刷屏。


仅用了短短3个小时内,设定的80万元筹款目标就已经完成!


当筹款金额已经超过治疗所需时,倍经艰辛的郑妈妈,将多余的钱,全数捐给了其他白血病患者。


当造血干细胞从郑州飞向杭州时,随之一起来的,还有“天使姐姐”的录音:


“祝你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校园,健健康康生活,快快乐乐学习。”


当郑烨在无菌舱接受治疗时,他床头放的,是《线性代数》、《微积分》和《大学物理》。


当得到医院的细心照顾,渐渐康复时,郑烨偷偷地用自己最拿手的手艺,折出美丽的骏马和金鸡,送给医生和护士。


当郑烨无法准时到浙大报到时,学校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了课程,学院的老师和学长多次到医院陪他聊天。


并于金秋十月浙大最美的季节,专程接他去游览校园,到教学楼和寝室实地体验大学生活。


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时,郑妈妈真诚感恩。她说:


“感谢大家的关心与厚爱,纵使病魔的折磨无限痛苦,纵使康复的路上荆棘满布,郑烨一定会如礁石一般坚强,一定会早日康复。


感激之情无言表达,只愿真情感动苍天,眷顾我家可怜的娃!


相信儿子顽强的意志力能战胜治疗中的一道道难关,恢复健康,有恩社会!谢谢!”


当骨髓移植完毕,郑烨可以重新坐起时,他专门写了一幅字,托人带给“天使姐姐”。其字如下:


图:郑烨送给“天使姐姐”的字。来源:钱江晚报。


6

另一个美好故事


郑烨的故事讲完了,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另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同学,浙大经济学博士王争。


图源:浙江在线


在浙大读硕期间,我和王争一起上《制度经济学》的课程,经常听到他的发言。


他开朗大方、言辞犀利、见解独到、知识渊博,给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王争不是市状元,但也是超级学霸。2001年,他的高考成绩远超浙大文科录取线。


遗憾的是,由于体检不合格,王争被拒之门外。


浙大时任校长潘云鹤听说了王争的事情,怜其才,特别批示特招,王争才得以进入浙大经济学院就读。


上了大学的王争,就如放进布袋的锥子,很快就显示出了在学术上的才华。


本科期间就在《经济研究》(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期刊)和《北京大学学报》发表论文。


由于学术成绩突出,王争被保送浙大西方经济学硕士,后又转为博士。读博期间,王争获得浙大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并被学校推荐公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


后来,王争成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除了学术造诣之外,王争还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行书,脱胎于王羲之《兰亭序》,飘逸洒脱。


你可能会觉得,王争虽然很牛,但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啊。

请允许我再告诉你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9岁的小孩,出于好奇心,在工厂触摸了高压电线,双臂烧焦,不得不齐肩截肢。


天使没有了翅膀,还能飞翔吗?


小孩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是的,能飞!


失去双臂的小孩,没有被命运击倒,他用坚毅和勤奋,狠狠地回击了命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个小孩,就是王争。


他的王体书法,是用嘴叼着笔写出来的。刚练习的时候,口水混着汗水,濡湿了一张张宣纸。


他的一篇又一篇发表在国际国内顶级期刊的论文,是用脚趾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出来的。


在杭州没有暖气的冰冷冬夜,脚趾头一个个生满冻疮,变成了萝卜。


这就是我的同学,王争的故事。


图源:宁波日报


7

我们会被这些美好打动吗?


命运有时会捉弄我们,给我们降下各种苦难。


这个世界,有时候也会很操蛋,坏人和坏事,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会痛苦,会彷徨,会焦虑。


我们会咒骂,会抱怨,会痛恨。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命运也会眷恋我们,给我们送上各种祝福。


这个世界,有时候又是如此可爱。我们也常常会被温情包围。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常常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和感动。


我们愿意认清生活的真相,不回避痛苦的一面。但同时,我们更愿意乐观地对待生活。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看到并体会到了人性之美。

 

我们崇尚奋斗的精神,讴歌遭遇苦难者的坚强与自助。


我们追求善良的意义,赞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


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生命中,出现更多的美好!


愿这个世界真实的美好,能感动你!


作者简介:何加盐,浙江大学硕士,曾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后创立咨询公司。现为咨询顾问,公众号写手。公众号“何加盐”专为奋斗者带盐,助力学习成长和自我实现。写作主题:人生向上成长的动力、方向和技巧,以及与此相关的热点事件评论。意林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End-




澳洲留学移民一键搞定



3种方法和精品公众号“微澳洲”做朋友:

①点击右上角-->公众号-->关注

②添加ID: weaustralia

③搜索公众号:微澳洲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