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辉瑞而不得,澳洲华人被迫放弃!

2021年08月24日 澳网


▲  关 注 澳 网   圆 澳 洲 梦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作者:老托运通


65岁的悉尼华人居民李桂梅一直以来只想接种辉瑞新冠疫苗,但一次偶然的线上讲座令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近,她和老伴均在一间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打了阿斯利康疫苗。


“我原先对阿斯利康特别抗拒”

“因为听过很多报道,也有很多人传说打了之后副作用特别大。”

“我有很多基础病,所以特别害怕有血栓的形成,所以根本就没想打。”



心态转变


李桂梅来自东北吉林,移民澳大利亚已有十年,现居住在悉尼华人聚集区好事围市。月初参加了由澳大利亚中国医师联合会主办的线上疫苗讲座后,李桂梅找到了答案。


“通过讲座我知道,不打疫苗的死亡率、感染率远远高于打了疫苗之后得血栓的几率,”李桂梅说。


“我说那还得要去打。”



现年61岁的好事围市民李晓莉原本也想打辉瑞疫苗,但最后还是接种了阿斯利康疫苗。李晓莉说,最初她之所以想打辉瑞,是由于两个月前悉尼的疫情很平稳,基本没有社区传播。


“我当时是听了一位家庭医生的讲座后,第二天就去打了疫苗,毫不犹豫,”李晓莉告诉ABC中文。


“心态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李晓莉说,原本她预约了六月底打辉瑞,但在六月中旬接种政策出现了改变。当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要求60岁以上人群接种阿斯利康,将辉瑞的接种人群年龄段调整为16至59岁。



鉴于新州日益恶化的德尔塔病毒株爆发,澳大利亚免疫技术咨询小组(Australian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on Immunisations,ATAGI)于7月24日建议,所有悉尼成年人应“强烈考虑"接种任何一款现有疫苗,包括阿斯利康。


昆士兰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许志平(Gordon Xu)教授告诉ABC中文,他认为学者进行的疫苗知识普及工作填补了卫生部门宣传工作中的漏洞,同时促进了社区人士对疫苗心态的转变。


“副作用被媒体放大化”


许志平教授认为,政府在早期疫苗推广工作中“未能很好地引导民众认识疫苗的优势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性”;同时,民众的误解主要来源于被“片面夸大”的疫苗副作用信息。


李晓莉认为,此前社区一些人士对疫苗的抵触心理可能是受到关于阿斯利康的负面新闻的影响。“那个时候疫苗的副作用好像有点被媒体放大化了,”她补充道,日常获取的主要信息来源于微信。


但是,今年六月德尔塔变种毒株的蔓延打破了新州数月来的社区“零传播”记录,也击溃了被誉为“黄金标准”的新州疫情追踪系统。


州长呼吁民众尽快接种疫苗,并坚持鼓励民众预约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而不是继续等待辉瑞。


李晓莉说,随着疫情数字屡创新高,再加上政府的宣传,她和身边的一些人基本上都放下了顾虑。


“感染病毒的风险系数和打疫苗之后百万分之一的血栓可能性之间差距太大,如果不打疫苗,就等于零防疫嘛。”她说。



克服语言障碍



为应对热点地区疫情,新州卫生部已在八个市政府辖区设有18个免预约并配有多语言服务的阿斯利康疫苗社区接种中心,这些服务均免费提供给市民。


李桂梅说,整个接种过程很简单,有语言障碍也不是问题——因为现场有讲中文的医护工作者为市民答疑解问。


“有一个工作人员会讲中文,就简单跟我们沟通一下,之后就填表,这还没问题,”李桂梅回忆道。但医生护士都讲英文,她们会问过敏史、病史等一系列很细的问题,我俩就听不懂了。后来就用手机在线翻译,在手机上打出来英文的话,一下显出来中文的话,一条一条这样问我俩。


李桂梅说,夫妻俩打疫苗后均出现乏力和低烧的症状,并在两日后恢复正常。李晓莉则表示自己很“幸运”,在家庭医生处接种后除了手臂出现酸胀外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


医疗建议显示,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接种后均有可能出现发烧、肌肉酸疼和头疼等副作用。而这些症状一般最多持续两天,民众无需担心不严重或自行消失的症状。



保护整个社区



目前,澳大利亚16岁以上人口中接种了一剂疫苗的人数已过半。有专家称,新州将在9月中实现80%的人口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的目标。


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已经批准在12岁到15岁之间的儿童可以使用辉瑞疫苗,但目前只开放提供给原住民及托雷斯海峡岛民以及有基础疾病的儿童。


刘娜心市议员说,打疫苗是“保护自己、保护家庭成员,也是保护整个社区”,她呼吁民众“不需要再等待,无需再犹豫,只有去接种才能共同对抗新冠”。


李桂梅和李晓莉期待新州实现高接种率,从而能早日解封,与舞蹈团的姐妹重聚起舞。


“等解封了,外孙和外孙女肯定要是要去上学,我俩还要去接送呢,”李桂梅说。


更多精彩资讯
敬请关注澳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