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两期基础了也该说说下一个话题,地基了。近十年来,基本在阿村周围的房子都是rafter slab了,那就是外围有一圈300mm-1200mm的一圈梁(具体多深是由计算得出的,适合土质的类别有关的,详细请看上两期的文章),在内部一定间隔有内部梁(多深一样要计算),然后板一般100mm-200mm厚的楼板。在澳洲的民用建筑地基设计规范里面有简化的设计,简化到的程度难以想象,不但连宽度,深度都在表格里列出来了,甚至简化到根据长宽钢筋也不用计算了,表格里会列出用SL72,SL82,SL92 等网片,(SL代表正方型,7代表直径7mm,2代表间隔200mm),普通人都可以设计的。所以我有时候告诉周围专做民用建筑的工程师,你们的职业真幸福。rafter slab footing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由于受力的均衡,作为一个整体来抵抗不同土的沉降。这种地基在到混凝土前开挖后,看起来就像很多的田字型,也就是很多读者所看到过的。我们姑且叫它田字地基,方便记忆吧。
如果买country的房子,较远的房子,就可以看见另一种基础形式,有些council有规定,为了防止flooding,基础要抬高,底层1-2米要抬高,房子在很多post(也就是立柱)上,post在bore pier上,中文就是类似打桩基础,但是又不同于国内的桩基础。国内的象上海地区的,地下水位很高,都是抗浮桩,这里house的桩基本不会打到地下水的。如果地下水位很高的话,又要另外的处理方式了。不过这种更多的用于达尔文等地区,而不是像阿村南澳州这样缺水的地方了。
还有一种waffle footing也是用于偏远地区的,不是开挖,而是用一块一块的材料在地上,间隔中浇混凝土,这种地基不常见。
很多老房子的地基都是用的strip footing(条形地基)。 和田字地基不同的是,条形地基只有在外面一周受力外墙下面才会有梁,梁与梁之间没有concrete slab把他们连起来,这也就是老房子容易沉降不均匀的原因。打个比方,田字地基像一个手掌,条形地基只是两根手指连起来而已。那读者也可以比较一下,在力的作用下,是平摊的手掌移动小呢,还是两根手指沉降小呢?答案很明显,不是吗。
还有客户问,田字地基基础开挖后总看到在上钢筋前铺满橘红色的塑料纸。这个叫fortecon。这是一种很好的施工工艺。基础土壤里会有潮气的,没有这层东西,潮气很容易的入侵到混凝土里是不好的。关于混凝土这种材料我会在以后专门讲,也只有这种材料中西方有共同性,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后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地下的潮气入侵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了。
在以后的每个施工专题中,我会说一些好的施工工艺,也会说一些常见的不好的施工工艺。背后的原因我尽量用通俗的道理来解释,但是有些原因很复杂,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作为辅助,碰到这些问题,我就会简单的说这样做是好的,那样做是不好的,省的混淆了读者的思路。这样的做法读者可以接受吧。
由于版面有限,所以我会在下期的文章中继续为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