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磨蹭,真相让人心疼

2018年07月03日 这里是澳洲


微信号:这里是澳洲 

为大家剖析澳洲热门商品!分享劲爆新闻!

◆ ◆ ◆ ◆ 

孩子的磨蹭,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正常表现。

请等一等,把孩子的节奏还给他。

——凯叔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作者:语不惜

「我不要做你的妈妈啦,再去找一个更年轻、更漂亮、更耐心的妈妈吧。」

「妈妈说这个话的时候,我的心在流血……」


这是怎样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对话啊。孩子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哪疼扎哪。


原来是主持人李小萌因为女儿的拖延症而生气呢。



讲真,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充当过「加速器」?


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不但伤了肝肺脾肾,更重要的是还伤感情,既伤了我们的心,也凉了孩子的心。


起床了,快!

洗脸了,快!

吃饭了,快!

上学了,gogogo!

……


每天早晨,我就像个复读机一样,音量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开启了一天的「催娃」程序。


我这边已然「疾风骤雨」,儿子那边依然「闲庭信步」


一看到他那磨叽样,我就忍不住吼:「能不能快点,要迟到了!」


可无论我怎么喊,儿子那边就是一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阵势,磨磨蹭蹭地穿外套、换鞋子。


我一催,他有时候还不耐烦,怼一句:妈妈,你发脾气的时候最不漂亮了。」

哎,回望天涯路,道不尽催儿路上辛酸泪啊。


有专业人士调查:在「孩子问题排行榜」中,「孩子磨蹭」多次荣登榜首。


磨蹭,如同顽固肿瘤,让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愁断肠,却总是找不到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摘了它。


更让人郁闷的是你越催,他越慢;你再催,他直接「嘎嘣」熄火,制动失灵。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催越慢呢?


指令太多,孩子接收受困扰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我们常常会生气,这边都催了半天了,孩子还杵在那不动。


《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面对凌乱不堪的房间,叶一茜一遍遍地催促小亮仔:


「快,自己收!」

「快,把这些没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妈妈的三连「催」,完全让小亮仔失去了判断力。他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弄。」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容易多了。孩子磨蹭,可能是因为你一次性给的指令太多,他的接收系统受到了「干扰」,无法消化这些指令。


故意「磨蹭」求关注

朋友说,自从她生了二胎,8岁的女儿突然间变得不听话了,真是伤透了她的心:


早晨赖床,任凭你催了一遍又一遍,不到发脾气开吼,她就是不起来;


晚上写作业磨磨蹭蹭,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讲解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会,结果,都10点了还在那吭哧吭哧地验算。


女儿的变化让朋友很是恼火。还没想到治女儿拖延症的好方法,女儿倒先将了她一军:


妈妈你每天陪弟弟那么久,给我多讲一会作业,就这么烦吗?


是不是我学习不好,你就更不爱我了?


图片来源:《虎妈猫爸》


原来,女儿是在故意用「磨蹭」求关注!


那一刻,她心如刀绞,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催太多,孩子耳朵会自动「关闭」

前两天,闺蜜苦恼地说,3岁半的女儿上了幼儿园后,自理能力反而消失了。


原先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裤子、洗自己的小袜子,即使做不好,也会去尝试。现在可好,饭也不自己吃了,每天磨磨蹭蹭地撒着娇要妈妈喂。


原来,闺蜜因为要送孩子上学,嫌弃起床慢,吃饭磨蹭,开始每天催催催。


小家伙在反复的催叫模式下,好像被「催眠」了,有一天居然说:「妈妈,我的耳朵瞎了,听不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指的是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就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催孩子也是一样,提醒一遍就可以了,切莫反复催。


其实,孩子不是生来就磨蹭,也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只要我们多些耐心,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小秘密,磨蹭这「病」也并非「无药可救」。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越催越磨蹭?


遵循孩子的发育规律


孩子的「慢」并不代表停滞不前。


其实他一直在「动」,只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那个「速度」而已。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路,不一会就把他落好远,于是催促他。


不是孩子跟你较劲,而是他根本就快不了。我们迈一步,相当于孩子的两三步,他怎么可能跟得上我们的速度?


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故意磨蹭,而是他们特定年龄段无意识的正常表现。


发展心理学认为:0-6岁的孩子,正处在各种敏感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有时候会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比如,盯着一只蚂蚁看半天,拿一个玩具反复拆解几个小时,这些其实都是敏感期的一个正常表现。


也就是说:


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掌控「快慢」节奏的,我们眼里所谓的「拖延」,对于他们而言,本是一种正常表现。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开头真的没有必要太着急。


慢工才能出细活,请把孩子的节奏还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往前走。


把时间「视觉化」


研究发现,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虽然能够分得清「过去、现在、昨天、今天」,但如果精确到几小时、几分钟,他们还是做不到。


儿子4岁刚上幼儿园时,也因为磨蹭而迟到,付出过「惨痛代价」——连续1个月没有拿到幼儿园的「小红花奖」。


他变得很不开心。


于是,我借此机会买了个带指针的儿童闹钟,尝试着教他认识时间,告诉他:指针指到哪里就该起床了,指针指到哪里是该出门了,指针指到哪里就得上床睡觉了。


「如果你保证在指针指到这里就起床,指到这里开始吃早餐,还是有希望获得小红花的。」


这可比单纯的说教管用多了。


现在,每天早上7点半,儿子都会催着我出门,想要早早到幼儿园。


其实,这是个慢慢引导的过程,过程的关键点必须把握好,就是家长一定不能先急。你一急,全废。



不催促,把自由还给孩子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竟然把女儿的拖延症治好了,小女孩特别自律。于是特地前往取经。


那个妈妈说,我哪有什么窍门啊,无非是不催促。


有一天我赶着开早会,吃完早饭,收拾好,女儿却突然说要上厕所,结果一上就是10分钟。


我没好气地吼道:「你磨蹭什么呢,不知道妈妈要迟到了啊?」


女儿慢吞吞回怼:「你不知道我们小孩子就是行动比较慢吗!」


真正让她改变的是,有一次实在是催得烦了,就赌气想看看一整天不催促女儿,她到底能慢多久。


结果呢,女儿起床的时间只是比平时晚了8分钟,吃饭慢了5分钟,睡觉晚了15分钟而已。


与其每天催催催让彼此生气,为何不把这不到30分钟的自由还给女儿呢?


从此不催了,女儿也因此变得自律。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与其牵着它费力往前走,不如换个心态,让蜗牛牵着我们来散步。


你终会发现,这世间万物,孩子才是那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孩子,我愿和你一起,慢下来,一起聆听这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看山川河流,数繁星点点。


虽然你现在是一只毛毛虫,

但我知道爬行不是你永远的姿态。

我愿意等,等你慢慢破茧成蝶。

作者:语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学资深爱好者,专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儿知识,理性思考,用心写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14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 ● ● ● 




图片均转自网络

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这里是澳洲

WeChat ID:

sydhelper

-商务联系-

广告媒体投放:

请联系悉尼小编

微信:auhelper



按个再走啦~让我知道你是爱我哒!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