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6海外华文媒体行走中国之湖北行”活动,邀请19家海外华文媒体近30名代表进行为期8天参观。聚澳传媒代表受邀前往,全程收获满满,饱览了传承悠久的荆楚文化与历久弥新的盛世风光——无论是第一天的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还是后续的长江三峡文化,名山古寺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楚国历史文化,都以独特的历史人文魅力,记录着不断前进的历程与发展。
高山流水之武汉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生在武汉,各国华文媒体是武汉在海外的知音。”16日,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继续关注和支持武汉,扩大武汉“朋友圈”,把武汉介绍到世界各地。代表团参观武汉市民之家,听取关于武汉发展规划的介绍。
在向代表团一行介绍武汉城市发展现状时,李述永提到,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功能提档升级。近日刚公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把武汉列为长江经济带三个超大城市之一,将武汉城市定位提升到全新高度。
李述永介绍,随着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聚焦武汉,使武汉成为引领中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最具发展雄心和发展潜力的未来之城。
“2000年前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传唱千古,各华文媒体长期以来一直为武汉的发展加油鼓劲,是我们在海外的知音。”李述永表示,当前武汉正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常来武汉走走看看,向世界各地介绍武汉、宣传武汉。
代表团在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国外侨务处副处长、湖北省海外交流协会秘书长胡斌,中新社湖北分社执行总编辑艾启平,华人集团副总裁匡升林的陪同下,到访了湖北首个“侨梦苑”特色园区——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以下简称为侨园),并受到了武汉市侨联副主席、武汉市侨商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邝远平等高管团队的热情接待。
邝远平带领代表团参观了为侨园的地下展厅、时光隧道和为侨园一期已建成园区,观看了为侨园、炎黄科技园、华人汇和科技园的宣传片。侨园是全国侨联系统第一家以“侨”命名的产业园,将成为高新科技创新型侨资企业聚集地,新一代华侨华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位于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邝远平表示,为侨园的母集团——华人集团是湖北省重点侨资企业,以科技园区建设与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已形成以武汉为总部,业务范围覆盖上海、深圳、重庆、长春、西安、洛阳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俄罗斯、泰国和香港等地区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公司。华人集团作为湖北省内知名的创投机构,一直秉承着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已牵头发起设立多支海外并购基金,覆盖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邝远平邀请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代表团在适当的时机走访华人集团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宣传海外华人华侨创业报国事迹。华人集团也愿意为海外华人媒体到旗下企业采访提供像到访为侨园一样的工作之便。
三国隆中对之襄阳
17日至18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襄阳,徒步古隆中、登临古城楼、踏访米公祠,感受襄阳文化,记录襄阳发展。
湖北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汉水文化核心区和古城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名著《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曾在这里隐居躬耕十年,留下千古传颂《隆中对》。作为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一座城市,襄阳是古城文化的代表性区域。据襄阳古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襄阳古城目前正在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王兆民说,襄阳还是老工业基地、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近年来,襄阳强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换道超越”,现已形成以汽车为龙头,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希望华文媒体代表在襄阳期间多走走、多看看,通过你们的实地考察和生动报道,向世界讲述襄阳故事,展示襄阳形象。”王兆民表示。
国宝荟萃之武当山博物馆
武当博物馆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文化广场。2008年4月23日开馆迎客。武当博物馆于2005年开工兴建,总投资1800万元,总面积58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418.7平方米,共分3层,设武当建筑、仙山名人、武当道教、道教造像、武当宫观道乐、武术与养生、武当民俗等8个展厅。馆内展出了皇室珍品、御赐实物等近420余件(套)精品文物,其中,明代建文皇帝时期的金龙、玉璧、山简等尤为珍贵,属首次展示。展出文物中,最重的是1吨多的铜铸张三丰像;最轻的是一条金龙,仅有16克。此外,该馆还有馆藏文物近2000件,其中70%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展陈设计上,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各个时期收藏的文物,多种角度展示了武当文化的博大精深。
生态三峡之宜昌
9月19日至22日,媒体代表团来到宜昌,登三峡大坝,看中华鲟鱼,访生态官庄,问道三国文化,感受宜昌生态,记录城市发展。“都说高峡平湖美如画,真是一见胜百闻。”82岁的美国《亚省时报》社长甄硕钦初次登临三峡大坝,激动不已,他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与自信的象征,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可以讲给海外华人。
宜昌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人文相融,是三峡地区生态治理的典范。从保存原始山体的磨基山公园,到为中华鲟‘让路’而增加投资的至喜长江大桥,其中体现出的生态人文情怀令人欣慰。宜昌城市建设体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怀,依托绿色生态本底,宜昌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宜人之城”,更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和谐之城”。
近年来,宜昌通过各项生态治理举措,打造出了经济与环境“双足鼎立”的城市风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磨基山公园和至喜长江大桥。磨基山公园是宜昌市城区最大面积的公众开放空间,其保存原始山体、利用地形地质特点打造公园的独特方式,是宜昌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而至喜长江大桥为有效保护中华鲟和江豚洄游及周边环境,增加了两亿元投资一跨过江,在水中不设桥墩。
在宜昌市规划展览馆,采访团一行参观体验了馆内的宜昌码头场景复原、宜昌会战沉浸式战场、城市风貌时空隧道、数字沙盘等科技。据悉,宜昌市规划展览馆是湖北省首批高星级的生态环保建筑的示范工程,馆内的各种指示牌是用废弃的秸秆制作,建筑外装修的铝材也全部可以循环使用。
宜昌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三峡工程所在地,生态区位重要,肩负着保障三峡库区和长江生态安全的重任。目前,宜昌正在从生态综合守护入手,深入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在三峡生态治理方面先行先试。
“从保存原始山体的磨基山公园,到为中华鲟‘让路’而增加投资的至喜长江大桥,其中体现出的生态人文情怀令人欣慰。”荷兰《联合时报》版面副总编卢德传说,依托绿色生态本底,宜昌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宜人之城”,更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和谐之城”。
关公显圣之当阳
21日,采访团走进湖北宜昌当阳市,感受当阳的“三国历史文化”。湖北当阳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有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和三国文化重要发祥地,境内三国古迹众多,素有“当阳无处不三国,关公胜迹遍当阳”之说。当日,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一行开启当阳“三国历史文化之旅”,先后探访了当阳玉泉风景区、关陵、淯溪民俗博物馆,深入了解了三国历史文化和漳河流域民俗文化。
在当阳玉泉风景区,采访团参观了关公显圣之地、“三楚名山”玉泉山、中国著名佛教圣地之一玉泉寺以及玉泉寺铁塔。随后,采访团来到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当阳关陵,在关公陵寝前进行拜祭,感受“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
关公“忠、义、仁、勇”被视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道德追求和做人准则。湖北当阳关公文化和历史遗迹保存完整,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当代人的激励。
短短的八天时间,在中新社湖北分社的支持与带领下,来自全球五大洲19个国家的29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以湖北经济、文化、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等为主题,深入武汉、襄阳、宜昌、武当山等地采访,探访荆楚文化。
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湖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中部战略支点。作为是一个历史感和现代感交汇之地,湖北以其自信而矫健的步伐,一步一步迈出新的篇章,向全世界的华人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风采与魅力。
聚澳传媒整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