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出国10年:哭诉移民太苦!65万澳洲华人面临“职业降级”? 为何还不愿离开?

2020年11月17日 发现澳洲



2020年,笔者来澳的第四年,遇到了疫情封国、美国大选、国际关系变化,在一隅之地遥望远方,开始思考,留下还是离开。

这个选择对有些人来说轻而易举,对有些人来说却难如登天。

对我来说,澳洲的生活,乍见觉欢,久处依然。那么,你呢?

有朋友说,移民澳洲之后,他们遭遇了“职业降级”。


当年在国内做经理,掌握裁员的生杀大权;如今在澳洲做厨师,起身拍案板耍菜刀。

当年在国内做投资,动辄几千万大单;如今在澳洲做按摩,按压几十斤肥肉。

当年在国内做律师,能言善辩、唇枪舌战;如今在澳洲做快递,两肋生翅、脚底生风。

当年在国内做老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如今在澳洲做农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当年在国内做画家,画龙点睛、妙手丹青;如今在澳洲做粉刷工,修墙补缝、大笔一挥,坑洼立时展平。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职业转变是落差、是降级、是无法忍受的悲剧。

最近,凤姐重回大众视野,赴美十年的她在直播中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感慨“移民改变不了阶层,美国梦难做!“

当初那个雄心勃勃想要征服华尔街,会面奥巴马的人,现在更多地是对生活的妥协。


看到的人唏嘘不已,评论不止,与有荣焉,心有戚焉。

看不惯她的对她讨伐一通,然后窃窃自喜;同情她的为她洗地,仿佛推人及己。总之,只要机会来临,谁都能对他人的人生指指点点。

“你看她,初代网红又怎么样,还不是给人做指甲。”

“你看谁谁谁, 去了澳洲还不就混成那样,整个跌了一个阶级。”

前段时间掀起了对教育内卷化的讨论。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深陷精英教育,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强调“与人斗,其乐无穷!”家长、教师、领导都不断地耳提面命:要比别人好。生怕自己成为大浪淘沙里面的一粒沙。


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八班武义尽显。想当年我姐高考备战文科历史时,恨不能把整个教科书倒背如流,你和她说考点的一句话,她能告诉在教科书里第几页。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这很令人钦佩,虽然时隔多年,她连黄巾起义发生在何时都忘了。

反正老师也说,高考是敲门砖。既然是敲门砖,进了门后当然是丢掉了。因为那不是志向、不是兴趣,是工具。那么,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工具呢?为目标而牺牲的工具,为未来而消失的工具。

11月的澳洲,温暖,热浪习习,空气中有蓝花楹的味道,沙滩上三三两两的男女,趴在毯子上,带着墨镜,手举书本,快乐交谈。这是澳洲,慵懒的下午。

这个独占796平方公里的海洋岛国,每年都吸引着很多中国人打工度假、读书、移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65万华人生活在澳洲。

那么,他们过得怎么样?

他们的声音:

——做housekeeper挣的工资,让我实现梦想


Andy,旅澳打工度假者,在澳洲一家酒店做housekeeper, 由于上班时间固定且收入也不错,打工一段时间后他为自己买了一架专业相机和一台无人机,闲暇时就去拍摄瀑布雨林高原风光,目前已经做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

他十分感慨能有这样的机会发展业余爱好:“我以前是普通文员,当时拿的工资比现在housekeeper要少的多,而且还要经常加班,根本不可能做公众号,现在来到澳洲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追梦的少年。“

听Andy说,现在边境开了,他打算去西澳闯一闯,继续拍美丽的风景。

——从996的IT工程师转变为水下摄影师,解锁了无数新技能


Philip,定居澳洲10余年,当初在国内是一名IT工程师,受够了996的生活,转战澳洲成为了一名水下摄影师。

背着像瓦斯罐一样的潜水瓶在水下一扎就是几十分钟,冬天的海水冻得他浑身疼,夏天的毒日头晒的他几乎中暑,但是他觉得工作很开心,尤其是客人们拿到照片的那一刻。

他感谢现在的一切,闲暇时逗逗狗,弄弄花草,目前正在学做木工,解锁了很多新技能:他亲手做给自家后院做了一个花坛,还铺水泥锯木头地盖了一个工具间,最近给朋友的新家铺了草皮。

现在的他很满足,一个家,一个爱他的老婆,一条狗,舒适的生活,他想起当年996的生活恍然如梦:“见过昆士兰的大自然,就很难再把自己困在一个小格子里了”。

——工业设计师去农场工作,一边摘水果一边画画

(Picture by Lulu)

Stella,定居澳洲2年的华人,在国内从事工业设计,长期伏案落下了病根,最后远走他乡,来到澳洲后去过农场,住过sharehouse,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在厨房一起煮饭、谈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劈柴喂马,好不惬意。

随手攒下了一沓水彩画,有甘蔗田,有向日葵,有袋鼠,全是闲暇时的创作。她说:“以前的工作有画不完的图纸,永不满意的客户,老板摆着臭脸,现在体力上虽然辛苦,但没什么压力,而且开心了很多,我现在对擦肩而过的路人都会回应一个笑脸,而且终于有时间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了,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硕士生去机场做客服,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尊重别人

Jessie,在澳洲本硕连读后,留在了澳洲,现在成为了一名机场免税店的客服人员。

忙季的时候,主管要极为客气地问询她是不是可以加班,不仅有额外报酬还收获接连地感谢,不想加班完全可以拒绝。遇到难缠的客人,主管也会挺身而出,坚定地维护员工权益。

现在,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有空的时候烤蛋糕,做甜点分享给孩子和朋友们吃。她对孩子放羊式教育,只有一点要求严格,她说:“尤其在自己做了客服之后,更加明白对别人的工作成果要尊重,我都和孩子们说,要爱护自己,尊重别人”。

如此,便岁月静好,安然若素。


这世界上,没有卑微的职业,只有卑微的见解。

况且,有些所谓的“微职”却也拥有不错的回报。

从今年7月1日起,全澳最低工资达到每小时19.84澳元,成为拥有世界上最高工资标准的国家之一。其实,只要是一份正规的工作,都可以养活自己,也都值得被尊重。

但是在国内,人们倾向于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职业偏见随处可见。前有“北大才子卖猪肉“、后有”女硕士转行做保姆“,频频引起舆论热议。大众往往习惯了对这些行业的俯视,每一次类似的新闻出来都会引起一股”世风日下“的感慨。

经常有家长和孩子说:“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扫大街。“”不好好工作你只能去搬砖做民工“ 。


可是,扫地怎么了?搬砖怎么了?刷盘子怎么了?没有他们,街道如何变得整洁干净?万丈高楼如何平地起?餐厅又如何保证客人的饮食卫生?

各行各业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每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况且,职业选择也不能定义人生价值。国内的社会生态,是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很多的职业选择都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选择的。比如,从小讨厌数字的人去学金融,看到血就害怕的去读护校,不会画画的人去学设计,认为这样才有前途。

在澳洲,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很多人将生活与工作分地清清楚楚,决不允许工作干扰个人生活。周末到了,约上两三个朋友到沙滩上坐坐,吹着海风吃着brunch;带着家人开车去附近的公园露营,夜观满天繁星;或是驾一艘小船,带一箱啤酒,和几个朋友一起出海钓鱼。总之,不会被困在工作里。


这或许也是很多在澳洲生活的华人宁可“职业降级”,也选择留下的原因吧。

留下的理由千千种,有人是为了给孩子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有人是喜欢挣脱外在眼光,就算35未婚也没人会judge自己;有人是热衷于户外活动,享受抬头可见的蓝天白云。

最重要的是,摒弃别人的目光和外界附加的价值,将“是否喜欢“作为第一标准来衡量人生的选择,无论是职业,择偶,还是在哪个国家生活。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还身在澳洲的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决定留下的理由?

曾经在澳洲的你,又是什么理由,让你最终离开了澳洲呢?


-END-


接下来,宣布一个好消息!
亿忆君有视频号啦!
最好玩的资讯
最搞笑的片段
最精彩的瞬间

关注亿忆视频号
↓↓↓



“Yeeyi亿忆”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和商业信息,所有权归属原作者。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亿忆网招记者

职位要求
有良好的文笔功底,有新闻采访经验

执行力强,有抗压能力和团队精神

有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

热爱新闻业,具有敏感的新闻嗅觉


工作内容

追踪突发和热点事件,并迅速成稿

采访与记录整理

内容整合与专题编辑


工作性质:全职/实习

工作地点:悉尼(疫情期间云办公)


希望加入我们的你,后台戳小编哦~



联系我们




实时关注澳洲疫情数据

曲线趋势、动态地图、防疫信息

戳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获取疫情地图!

客官!在看一下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