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北京宣布实施“多校划片”,上海“摇号入学”的事情传遍朋友圈,给本就持续焦虑中的中产家长们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既视感。
而从大方向上看,其他城市很有可能也会陆续跟进相应措施。
比如说上海之前规定的民办学校“面谈入学”环节被改为了“摇号入学“。上海市教委11日公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
上海此前实施“公民同招”,即公办学校采取对口入学方式招生,民办学校在同一天进行“面谈入学”。新政下,民办学校“面谈入学”改为“摇号入学”,即在报考人数超过其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情况下,采取公开摇号的办法决定一名学生是否可以入学。从从义务教育的“有教无类”和教育资源的均衡来说,电脑摇号派位显然体现了制度善意。
但从现实来看,不管是北京的”多校划片“还是上海的“电脑摇号派位”,都没有减轻家长的焦虑,反而因为纯粹依靠运气(或者其它因素?),让许多家长更无所适从。正如有人所说:“如果是统一招生考试,我们可以督促孩子学习。如果是各校面试,我们可以参与争取。如果划区收生源,我们也可以朝着学区房努力。但随机划片或者电脑摇号派位,我们连怎么努力都不知道。”
其实不怪很多家长们出此言,之前一篇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官微发布了一篇题为《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的文章给出了很好的注脚。
而且之后还一点都没有隐晦的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想清楚。
目前该文章已被删除,并且学校也出来道歉了。但是其实学校说的都是的大实话。推文中,从父母实力、家庭条件、孩子成绩几个方面分析,让大家“掂量掂量”自己和自家孩子的实力,够不够格参与“摇号”。也只是该学校或者是大部分所谓名校一直在采取的生源标准。只是华二这次不小心拿到台面来说了而已。孩子的成绩只是学校考量的小部分而已,真正决定入学资格的是由家长的条件决定的。
就是说你需要在有经历基础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专业能力。
这种”因家庭实力而择优录取“一直都在。要不然也不会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强大和优秀,能够很大程度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这种说法了。
其实,这次摇号之类的政策不只是让这些学校无法再继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优秀的生源。也同时给一些真正的”寒门贵子“增加了难度,本以为靠着成绩的优异可能会有大几率上名校的机会莫名变成了”随机“的。。。而真正有实力的家庭却还是有其他的选择(比如干脆送孩子出国进修等)
其实网上流传的一段话最能说明现在的状况:“以前我们那个年代,读书是以学校和学生为主体发生的故事,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多的是学校和家长为主体发生的故事......”
不管什么样天才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在后面的托举,她/他有可能成功,但是不会那么容易成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