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怎么办?妙用温病名方桑菊饮

2015年04月23日 墨尔本中医妇科


温馨提示


点击“墨尔本中医妇科,关注我们关注健康

【药物组成】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桔梗二钱,苇根二钱,生甘草八分。

【煎服方法与服用宜忌】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不宜久煎。本方药轻力薄,若邪甚病重者,应用时注意原方的加减化裁。服药期间忌服辛、辣、温性食品。如辣椒、胡椒、生姜、酒类等,以免加重病情。对于风寒咳嗽,非本方所宜。

【主治病证】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方证源流】

桑菊饮是吴鞠通根据叶天士治疗风温上受的有关医案而拟定的,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篇中的医案如:“某,十二,风温上受,咳嗽,失音,咽痛。杏仁、薄荷、连翘、桔梗、生甘草、射干。”“项,二一,风温,脉虚,嗽。桑叶、薄荷、杏仁、象贝、大沙参、连翘。”“某,十岁,头胀咳嗽,此风温上侵所致。连翘一钱半,薄荷七分,杏仁一钱半,桔梗一钱,生甘草三分,象贝一钱。”以上医案中最基本的处方用药是:杏仁、薄荷、连翘、桔梗(或桑叶)四味,与吴鞠通所创桑菊饮的核心药相同,《临证指南医案·风温》中有“秦,六三,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石膏、生甘草、薄荷、桑叶、杏仁、连翘。”处方中有石膏一药,根据此案用药,吴瑭制定了桑菊饮方后的第一个加减法:“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桑菊饮原方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第6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桑菊饮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疗风温初起,肺失清肃之咳嗽的主方,吴鞠通对其有“辛凉轻剂”之称。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吴鞠通亦有论述说:“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烁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药重则过病所。故桑菊饮立法“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有“轻以去实”之能。

【方义阐释】

桑菊饮功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本方的配伍特点可以概括为:其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方中桑叶可“走肺络而宣肺气”,亦“善平肝风”;菊花其辛寒能疏散风热,甘苦微寒能清肝制木;薄荷辛凉透表,助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是在表之热从皮毛而解。连翘性味苦寒,轻清宣透。四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之效。二是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方中杏仁宣肺止咳,桔梗、甘草开结利咽,杏仁与桔梗相配则能升降肺气,宣肺止咳,并有解表的作用。

另外,方中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之力较弱,故称之为“辛凉轻剂”。

【临床应用】

临床根据病变的情况、病势的轻重、病邪的所在灵活加减,变通运用。若兼气分有热,“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热甚”,咳嗽较频,可“加黄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此外,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者,可加茅根、藕节、丹皮之类,凉血止血;若有痰黄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浙贝母之类,清化热痰;入营血者则酌加清热凉营,清热止血之品,如丹皮,犀角之类。伏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而为内热外寒之证者,重则麻杏石甘汤,加连翘、牛蒡、桑叶、丹皮,轻则桑菊饮加麻黄,唯麻黄用量极轻。

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兼证辨证施治。如临床在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因诸多原因造成咳嗽迁延不愈,表现以咳嗽时时发作,咽痒痰少,色白或黄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时,用桑菊饮方合止嗽散加减,并适量加入蝉蜕、钩藤、僵蚕等,意在肝肺同治,使肝胆之火不得上犯于肺。在治疗因久咳而致的夜眠不宁,精神倦怠,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而腻,脉濡而缓的证候时,以桑菊饮加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扶正之品,使祛邪与扶正并举。在治疗由肺经风热上炎,壅热阻塞毛孔而生的痤疮时,因桑菊饮疏风散邪,宣肺清热之功,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风热之邪客于肺经,热邪循经上灼鼻窍时,以桑菊饮加黄芪、麦冬、苍耳子等,可奏祛邪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阴之效;治疗风热犯肺,肺气失宣,邪热上扰耳窍,闭塞耳之气道者,以桑菊饮加苍耳子、菖蒲、升麻通窍散邪;紫癜者可以本方加菊花、栀子、荆芥、紫草等清热凉血,疏风脱敏。对于风热眼疾可以用本方加白蒺藜祛风明目;决明子清肝热而明目;夏枯草亦可清肝明目。本方亦可用于乳蛾病在卫分而见发热、咳嗽、咽痛等症者,临床亦可加马勃、玄参、土牛膝、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

关注我们关注专业可以信赖的健康养生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