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工作91年的TA,今要暂归故里

2019年07月07日 悉尼ing




“当——当——当——”

每逢整点,

位于上海外滩

海关大楼顶部的自鸣钟

都会准时响起,

雄浑而悠长。



1927年12月19日,

座落在浦江西岸的

江海关大楼正式落成,

而在此之前的八十年中,

就在其原址上,

曾伫立过三座

不同建筑风格的海关关署。

这座气派的大楼共有八层,

加上塔楼,

总高度约260英尺(合79.2米)。

其外墙以花岗岩饰面,

大门为希腊多立克柱式廊,

耗费白银400多万两,

历时两年方大功告成。

 


海关大楼不仅至今仍是

上海外滩的地标建筑

在当时,

它还创造了3个“最”——

外滩最高建筑物,

外滩建筑面积最大,

以及亚洲最大钟。

而这座海关大钟亦是

“出身显赫”,

它与伦敦大本钟、莫斯科红场大钟

同出自英国

J. B. Joyce & Co钟表公司,

并称世界三大钟。


 

如果为外滩,乃至整个上海

选一个标志性的“声音”

那么海关大楼的钟声

当仁不让。

 

海关大钟总造价5000余两白银,

重达6.25吨,

1927年制成,

同年8月从伦敦运到上海。

近一个世纪以来,

海关钟声乐曲经历了4次变化。

1928年元旦开始,

每隔一刻钟,

海关钟楼里的4口小钟

就奏响英国古典名曲

《威斯敏斯特报刻曲》。

1966年,

钟声以《东方红》代替。

1986年,英国女王访沪,

钟声恢复为《威斯敏斯特报刻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从当年6月30日零时起,

停奏海关大钟报时乐曲,

只响整点钟声。

2003年,

海关大钟重新奏响《东方红》。


 

海关大楼总高79.2米;

1-9层主楼是办公区域,

总高36.2米;

第10层是钟楼,高达43米,

超过1-9层主楼的总和。

一扇小门,锁紧了钟楼,

钥匙在守钟人身上,

闲人不得入内。

到了巡视的时候,

守钟人打开小门,走进钟楼,

迎面就是一个铁质螺旋形楼梯,

20多米高,

大钟的核心机芯房就是楼梯最高处。


 

机芯房外,垂挂着三根巨大的发条。

机芯房内,就是大钟的“心脏”。

最初,上发条的工作完全手动,

需要四个人才能完成。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技术改进,

机房的维护实现了半自动化,

只需要一位守钟人即可胜任。

然后,伴随电话报时的普及,

守钟人可以一边听电话播报时间,

一边核校指针。


 

“现在4口小钟都退休了,

报刻用的都是电喇叭,

可以自动控制。”

已守护海关大钟27个年头的

第四代守钟人魏云寺说,

他现在的任务比以前轻松多了:

原先上发条时,

要四五个人扛起发条器转动,

现在只要按几下键就可以了。


解放前,我国并没有统一时间,

当时上海的时间

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

1949年6月1日零时,

海关大钟拨慢一小时,

自此宣告了“北京时间”的到来。

可以说,海关大楼

和它顶部的这口大钟,

见证了上海的沧桑。


 

如今,这口海关大钟

在上海已经工作了整整91年。

已过耄耋之年,

一位老人若能声如洪钟,

那一定是鹤发童颜。

九旬外滩海关大钟,

依然是“洪钟之声”,

身子骨仍旧硬朗,

但大体检,也是必要的。


 

今年春天,

J. B. Joyce & Co钟表公司的工程师

拆走了大钟的两个零件,

目前,大修方案还在评估流程中。

有人会问了,

取走了两个零件,

还能听到海关钟声吗?

答案是——能。

目前,海关大钟依靠

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时间播报,

就像一只“电子表”。


 

而守钟人预测,

大修结束后,

大钟不会继续做“电子表”,

还将是“机械表”。

因为——

海关钟楼,是城市地标;

外滩钟声,

是上海人最温暖的城市记忆。

“钟楼里,永远会有守钟人,

守护大钟,守护城市记忆!”

第四代守钟人魏云寺说。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