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环形码头一号的建筑师为何吐槽?

原创 2018年03月04日 澳房汇


文 / James Tong


严格来说,环型码头一号已经不能算是万达的了。


二月初,玉湖集团宣布将以11亿元把它和黄金海岸的珠宝三塔一起接下来。这件事刷爆了澳洲房市中人的朋友圈。


关于环型码头1号,我留意到玉湖并没有固守于原来的格局,而是打算进一步发挥它的位置优势,在酒店大楼顶层兴建一个“无边际泳池”开放给公众使用,更可能增加精致的餐饮设施。


玉湖董事长黄向墨说,他不仅仅要建豪华酒店和公寓,还要像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一样,建设吸引游人的地标。


能接下这么大的项目,大家已经非常佩服黄老板的实力,但他并没有只顾埋头数钱,算算有多少回报,而是选择继续“折腾”... 他的想像力和志向可能会对悉尼带来更多好处。


... 这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在悉尼房市转凉的时候。


作为一个读建筑设计出身的房地产“砖家”,我个人认为万达原来的DA设计真的不怎么样。也许它达到了开发商的回报要求、也达到了政府的规划要求,但那个设计,缺少了与它所处位置相匹配的魅力。


我把这一句发到朋友圈后,发现对此有相同感觉的人原来颇多。


因为留意上这个项目,我于是查了一下出自哪一位建筑师手笔,才知道环形码头一号原来的设计团队并不弱,总设计师是PTW事务所(还记得水立方吗?),公寓部分主设计师是Kerry Hill事务所,而酒店部分的主设计师是Crone事务所和Kengo Kuma事务所。


于是,本周二(27号)的一篇文章又引起了我的注意:Crone建筑师事务所两位主设计师Niall Durney和Sandra Furtado上了澳洲财经评论报AFR,指出悉尼的开发过快,已经危及建筑设计的质量。“Good design threatened by Sydney's rapid development, leading architects say.”


建筑师如果希望生意更好,城市的开发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吗?


太快了做不好设计是什么意思?


Crone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家很有份量的设计公司,其作品有大家熟悉的悉尼塔、悉尼歌剧院壹号、双湾洲际酒店、世界广场的安永大厦等等。他们有很多出彩的作品,与开发商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也应该很丰富,为什么会站出来说这个呢?


文章中他们并没有说不愉快的经历是设计哪一个项目,所以,或许应该是长期累积的爆发。


而且,他们还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与悉尼很多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讨论过这一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建筑师做设计时,经常在时间上被挤压,令他们没有足够时间去推敲改进,做出好的作品。


他们说“房产市场火爆,特别是住宅公寓不用做出好的设计,也能大卖”是不好的现象。原因是对于发展商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只顾把更多数目的公寓塞进项目“jamming units”去赚钱。


虽然政府有设计竞赛奖励容积率的制度,但建成的作品往往与竞赛时得奖的设计差别很大,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开发商不错是花了大钱,但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控制欲,主导着作品的最后结果。


这些著名的建筑师常常要在电话为自己的设计向开发商“求情”:这已经是获奖设计了,如果再不断改下去,将会离原来设计概念越来越远。


在此之前,其实我也听过不少中国发展商与本地建筑师“口味不同”的故事,本地的建筑师一般都会被批评设计不够“豪”。


这次他们上了主流大报吐槽。而他们指出最后建筑结果背离设计竞赛获奖的方案,有满满的“爆料”的意味。


他们呼吁建筑设计应该慢下来,然后呢?我想这将会引起政府的关注,重新审定设计竞赛容积率奖励的执行程序。


发展商处于主导地位,建筑师是提供服务的一方。若双方合不来,短期来说,赢的肯定是开发商,因为有钱总可以找到听话的人来做。


可是,真正有才华的建筑师,也会懂得选择欣赏他们的开发商,让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想象力,不会被金钱所限制。


都说贫穷会限制想象力,原来有钱也一样会。


环形码头一号是否有机会变身为另一个赏心悦目的悉尼地标?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收藏 已赞